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泰菲马三国缘何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图)(2)

2011年07月14日 09:3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第一次分配”更重要

  马来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友才教授在分析发展的问题时也强调,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人力资源。由于国内就业前景欠佳、社会不公以及薪酬太低,马来西亚在过去20年里流失了大量技术人才。据世界银行估计,截至2010年,大约有100万马来西亚人散居在世界各地,如新加坡、澳大利亚、文莱、美国和英国,他们中1/3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由于人才流失造成的真空没有得到有效填补,马来西亚的人力资源素质受到严重损害。

  另一方面,大量低技能外籍劳工涌入马来西亚,在建筑业、种植业、服务业工作,他们主要来自印尼、菲律宾、泰国和孟加拉国。目前,在马来西亚约有200万以上外籍劳工,占马来西亚全部劳动力的1/5。陈友才认为,因为能获取大量廉价劳动力,企业就不会有太大的动力去进行技术创新。马来西亚经济至今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未能成功地转向以附加值更高的行业和领域为主导。

  劳动力水平难以提升,也是泰国发展面临的挑战。泰国智库泰华农民研究中心副主任披蒙婉对本报记者说,泰国的发展处于一个中间层次,向上要与发达国家竞争,向下要与追赶泰国的发展中国家竞争。比如,在低端产业、初级产品加工方面,面临的是越南等低生产成本国家的竞争;而在高端工业、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方面,泰国又很难在人才、质量、技术和理念上与发达国家竞争。

  转型期的“瓶颈”制约了三国的就业,继而阻碍了人均GDP的进一步增长。三国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缺少熟练劳动力,难以吸引国际投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工资太低,且多为临时性工作,没有福利保障。劳动力本身形成两极分化,从低端向高端劳动力转移之间没有上升的条件和渠道。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认为,对面临经济转型的中等收入国家来说,必须重视的是,“第一次分配”比“第二次分配”更重要。如果第一次分配不合理,第二次分配很难弥补上,而第一次分配最重要的就是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就业问题。

  本报驻泰国记者 丁 刚 孙广勇 吴成良 暨佩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