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五年仍未修通 目前仍无时间表(3)

2011年09月06日 07:1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修铁路要花多少钱?

  罗岑铁路修建进度缓慢,很大程度上是资金短缺造成的。据记者了解,罗岑铁路工程建设投资预算自2001年以来已经提高了两次,2005年3月从9.93亿元提高到11.36亿元,2007年1月提高到14.48亿元。

  最近,中铁(罗定岑溪)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罗岑铁路建设项目总投资进行概算调整,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由原来的14.48亿元调整至26.61亿元。

  “为什么说我们资金困难呢?在发改委批准之前,我们都还只能使用自有资产建设铁路。所以现在在铁路没修成之前,我们也很艰难啊!”阎小佳说。

  根据《天津国恒铁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关于2010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罗岑铁路项目共计使用募集资金10.59亿元,除股权转让费用3.479亿元,其余均为工程投入。工程投入中,最大的两项分别为:支(预)付工程款(2009年3.09亿元,2010年2.506亿元);支付征地款(2009年2306.9万元,2010年9523万元)。工程投入中还有电力贯通线、植被费、勘察设计论证费、监理费、其他设备材料费、项目管理费等。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中铁罗岑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上还剩余3.204亿元。

  这笔钱不足以支付罗岑铁路修建完工的全部费用。国恒铁路提出调整工程总投资至26.61亿元,是否在酝酿新一轮融资计划?

  “如果发改委批准了,就意味着26.61亿元这个资金使用量是国家批准的。这样,我们不用再募集也不用再融资,这些都太复杂。我们可以申请广东省地方中长期项目贷款,或者天津、广东两地的银团授信,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目前的所有问题。从这个铁路项目来说,从银团贷10个亿,我觉得应该不是什么难事。”阎小佳回答记者说。

  记者从上述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负责人处得到的最新消息是,26.61亿元的预算调整已经获批,文件已下发到广东省。

  民营铁路的投资回报

  尽管罗岑铁路尚未建成通车,但作为第一条由民营资本投资的地方铁路,如何市场化核定运输定价、如何取得投资回报,已经备受关注。

  铁道部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但目前并无进一步的实施细则出台。罗岑铁路将来的运营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投资方,国恒铁路对其“钱景”已经有了一番构想。

  从长期效益来看,广东是老牌经济热点,广西是泛北部湾经济带,罗岑铁路通车后,将成为两广之间最便捷的铁路通道,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可观的。

  从短期爆发效益来看,“罗定,是广东最贫困的县级市,受到的就是基础设施的制约。要发展就要用到电,用电就需要煤炭。我们把罗岑铁路修通,从广西拉煤炭过去。火电厂必须持续用煤,而罗岑铁路是我们自己的铁路,能持续供煤的,就只有国恒铁路的下属公司。” 阎小佳说,“煤炭的坑口价在每吨200元左右,运费约100元,运到目的地售价能达到六七百元。这其中三四百元的差价,就是运输代办费,也就是留给我们的利润。”

  2005年10月,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曾对罗岑铁路做了一次市场调查,调查报告显示: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4.9%,大于铁路行业基准收益率6%;投资回收期10.88年,小于铁路行业基准回收期16.7%。

  罗岑铁路被转让给民营公司后,应该说,民营公司比国有铁路公司在经营思路、管理能力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也更有危机感和积极性,这些优势会不会让罗岑铁路得到更好的投资回报?

  常修泽却对此表示担忧。他对记者说,从铁路投资角度来看,国恒铁路是投资的所有者,但从铁道运行角度来看,铁道部是调控者。罗岑铁路也是纳入国家铁路网的,因此也得接受铁道部的调控。“从你这条线走,给你留多少买路钱,我对这个规则还有某种担忧。”

  常修泽说,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铁路行业的民营投资份额不到1%,垄断现象相当严重。“铁道部既是裁判员,又是巨型运动员。国恒铁路与之相比,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运动员。它与铁道部竞争,我担心会不公平。”

  国恒铁路要与铁路运输部门去签订契约、订立经济合同,这一系列工作应当说尚在筹划之中,但国恒铁路对此表示乐观。“经测算,在罗岑铁路和酒航铁路(国恒铁路旗下另一铁路项目,在甘肃境内由酒泉站至上元站,全长133.3公里)专用线建成通车后,公司每年新增销售收入约65亿元,税后利润(按税率25%计算)增加约7.29亿元。”国恒铁路2010年年报中如此表述。

  已在运营的春罗铁路,目前的货物运价标准由广东省和云浮市两级物价局负责制定,2010年6月刚刚上调了运价:发到货物基准运价由不分类别每吨每公里0.2元调整为不分类别每吨每公里0.36元,通过货物基准运价由不分类别每吨每公里0.1元调整为不分类别每吨每公里0.25元。“此次收费标准的提高,公司将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及相关业务,以带动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国恒铁路2010年年报中表示。

  “我们是自己的业主,是所有者。就跟大楼一样,我们自己建、自己租、自己使用、自己装修、自己营业。”阎小佳表示,“我们铁路的使用年限,实话说不知道。因为就我们一家。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曾经表示,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后来,铁道部和财政部对我们这条铁路做了个解释:按100年使用权算,100年以后再谈。”

  新建(改建)铁路分级

  Ⅰ级: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20百万吨;

  Ⅱ级: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

  Ⅲ级:为某一区域服务,具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

  (据1999年原国家质监局与原国家建设部联合发布的《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国恒铁路的秘密

  铁建资金左右腾挪遭稽查后,路权又被质疑“左手转右手”。

  7月20日,证监会一纸《调查通知书》送达国恒铁路。通知书中说,因其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规定,决定对国恒铁路立案稽查。

  就在这前后,国恒铁路频发事端,包括数次挪用募集资金、子公司与他人的经济纠纷、接到天津证监局的警示函、董事长辞职……

  国恒铁路怎么了?

  4.5亿元募集资金被“闲置”

  2009 年12 月16 日,国恒铁路在未履行相关决策程序的情况下,违规划转铁路建设募集资金4.53亿元,后在非公开发行保荐机构浙商证券“督促”下,截至2010 年7 月28 日,分次将上述金额汇回募集资金监管账户。

  之后,2010年9月15日,国恒铁路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4.5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的议案,使用期限为“不超过6个月”。

  8月1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国恒铁路副总经理、董秘阎小佳介绍说,这4.5亿元募集资金的用途是投向国恒铁路旗下另一条铁路项目酒航铁路。但酒航铁路项目目前正处于优化设计阶段和完善各项设备阶段,尚未进行到工程实际建设阶段。因此,这4.5亿元暂时闲置。

  “现在公司每天支出比较大,收入比较少,为了短时期内改善财务状况,做贸易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贸易额也纳入财务报表。”阎小佳说。

  根据国恒铁路公告显示,4.5亿元“仅限于公司大宗物资贸易业务等方面的生产经营使用”。

  但截至2011年3月15日6个月期满,国恒铁路未将4.5亿元募集资金归还。这使得该公司又一次受到浙商证券的“督促”。

  国恒铁路未能及时归还4.5亿元募集资金,个中另有缘由。

  2010 年3月至5月间,国恒铁路子公司广东国恒铁路物资有限公司与中能华辰集团有限公司因物资采购合同纠纷,被后者告上法院。国恒铁路作为连带方,其在华夏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募集资金账户被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依法冻结。

  “为避免归还募集资金后造成追加冻结风险,因此截至2011年3月15日,到期募集资金无法按期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国恒铁路公告称。

  8月1日,阎小佳告诉记者,上述子公司经济纠纷问题已经得到解决,4.5亿元募集资金正在逐步归还当中。

  除此以外,国恒铁路子公司也曾多次挪用募集资金。2010年10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国恒铁路子公司中铁(罗定岑溪)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将募集资金6900万元分4笔违规划转,用于采购甲供材料。子公司甘肃酒航铁路有限公司2010年度累计将283.18万元募集资金违规划转,用于购置车辆。

  挪用募集资金,是否就是国恒铁路被证监会立案稽查的唯一原因呢?

  国恒、中技是一家?

  事实上,围绕国恒铁路还有一个更惊人的传说。长期以来,市场猜测,深圳市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中技”)董事长成清波才是国恒铁路的幕后老板。而国恒铁路7月19日辞职的董事长刘正浩只是成清波的“代理人”。

  如此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深圳中技,也就是前番受让罗岑铁路并转卖给国恒铁路的公司。该公司网站显示,深圳中技是一家集项目开发,房地产投资经营、贸易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公司。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为50700万元。

  深圳中技董事长成清波是证券市场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发迹源自法人股买卖。记者 姚冬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