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香精事件后的包子江湖:没有商标保护谁都能用(2)

2011年09月27日 16:0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因为猪肉涨价,老吴的包子店提了一次价,但不敢涨价太多,每个包子就涨了1毛钱。大部分包子现在卖7毛,最贵的也就涨了1毛2。

  香精包子事件后,老吴说,自己的生意受影响不大。“我一直是诚信经营,做得大部分是回头客的生意,附近上班的白领,很多人的早饭和午饭都在我这里解决。我没往包子里加什么添加剂,肉和虾都是对面乐购超市里买的,最近工商部门来抽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一句,没做亏心事。”

  在老吴看来,蒸功夫这块牌子,属于所有安庆人,不是只有江镇人才应该对其负责。“一个店做起来不容易,我可不想把它毁了。”

  一拥而上

  “根本没有什么蒸功夫总店,只是个别老板做得大一些,注册了公司,但‘蒸功夫’商标一直没注册下来。”

  老吴说,他认识的老乡中,很多都是老实人,没有往包子里乱加东西。“那些加了东西的包子,确实不一样,一打开蒸笼,香味就往外不停地冒,香味可以飘得老远。”在老吴看来,这种往包子里加东西的做法,短期内会见效,但是他坚信包子店是做回头客生意的,乱加东西,早晚会伤害到老顾客,风险极大。

  记者随后联系到江镇面点网的管理人员燎原,这位地地道道的江镇人讲述了江镇面点行业的来龙去脉。燎原介绍,江镇面点网是为在外经营面点行业的江镇老乡提供信息共享、沟通的平台。

  “但江镇人只知道做包子,学历又不高,上网的其实是很少一部分。”

  在燎原看来,江镇的面点业,并没什么特别神秘的祖传秘方,也不算什么传统手艺,而是因为江镇人能吃苦、肯钻研,所以做出来的面点比较好吃。但就在部分江镇人慢慢把面点业做出名堂之后,包括江镇人在内,很多周边县镇,甚至安庆以外的生意人,也抓住时机一拥而上,都开始打出“蒸功夫”的旗号。

  “其实一开始,我们老家那里的包子店,卫生、质量都是很不错的。但市场就是这样,什么东西火,就一拥而上,导致后来从业者良莠不齐,少数人祸害了大家。”在燎原看来,少数不良从业者的祸害只是表象,“蒸功夫”这个品牌本身的不健全,才是导致此次香精包子事件的根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