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香精事件后的包子江湖:没有商标保护谁都能用(4)

2011年09月27日 16:0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店主小陈37岁,安庆人,老家距离江镇不足一百公里,他的店原来也叫“蒸功夫”,而现在叫“包容心”。

  在“包容心”包子铺的橱柜里贴了几张纸,仔细一看,这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大意是已经受理了“包容心”商标注册申请,落款时间是2011年7月7日。

  “虽然我们以前叫‘蒸功夫’,但我们在‘蒸功夫包子’出事前,就已经申请了‘包容心’商标。‘包容心’从被受理到被批准,大概需要3个月时间。本来我们不打算这么急换招牌的,这不出事了嘛,就想着换了吧。”小陈说,其实北京那些所谓正宗“蒸功夫”的商标,也没有批下来,与他的“包容心”情况类似。

  在与小陈攀谈期间,记者看到不少顾客光临“包容心”。徐大爷告诉记者,“我吃这家店的包子很多年了,管他是‘蒸功夫’还是‘包容心’呢,我觉得好吃就行。”

  “从我注册商标的日期就能看出来,我早就想做自己的牌子。‘包容心’这个名字是我自己想的,虽然不太好听,但至少表明我一个态度,包子,主要就是吃个馅儿,我们全心全意做馅儿,希望大家能认可吧。”

  小陈的包子店,在香精包子事件后,销售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从以前每天能用掉三袋多面,到现在每天只能用掉两袋多面。”即便如此,小陈依然坚持表示,他换掉“蒸功夫”的牌子,不是临时起意,因为他觉得有自己受法律保护的牌子,才是发展壮大的基础。

  “包容心”的新招牌,印上了连锁加盟电话。小陈坦陈,现在还没有联系他、希望加盟的客户,“包容心”还只有他一家“旗舰店”。但他相信,“包容心”能一步步壮大。

  本报记者 孙毅 文并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