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内外兼修

2011年11月07日 10: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31日,阿尔及利亚国家总统布特弗列卡亲自为嘉玛大清真寺项目开工奠基。大清真寺将由中国建筑阿尔及利亚分公司承建,是本年度全球单体合同额最大的公建项目,也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特殊的宗教文化和政治意义,使得该项目的承建和实施备受瞩目。

  大清真寺项目是中建击败阿尔及利亚和西班牙的企业联合体以及意大利与黎巴嫩的企业联合体得到的。它的获建无疑为中国企业在阿国市场实力之表征,亦是10年“走出去”战略实施取得成功的崭新案例。

  在欣喜之余,中建股份副总裁陈国才也看到,即便在阿尔及利亚,包括中建在内的中国企业也未获得卓越的品牌优势,放眼整个世界,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才刚刚起步,一流跨国公司的梦想尚难以企及。“‘走出去’这三个字需要中国企业赋予它内涵,结果可能是一家真正的跨国公司,也可能是一场令人耻笑的闹剧。问题的关键是你的质地到底如何,以及能否真正提高它。”他说。

  新近发布的《2011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调研报告》也为陈国才的观点提供了注脚。该报告指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在过去三年不升反降,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人才缺乏和对竞争及政策法规等环境因素理解不充分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主要瓶颈因素。

  显然,“走出去”并非坦途,更不是简单的淘金之旅。

  “中国式走出去”要不得

  2001年,“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快马加鞭。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562.6亿美元)、英国(110.2亿美元)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

  可是,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中国一些企业“走出去”也带上了“中国式”的烙印。它突出表现在以低成本和高效率抢占国际市场,低价竞标,无序竞争,低水平发展,舍不得把钱花在安全防范等方面,不计算安全等成本;经济利益至上,忽视社会利益,不重视环保、劳工、生产安全、社会责任;淘金思想和临时思想多,准备不足,没有长远目光和发展战略;忽视员工培训和教育,派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1982年就在海外打拼的陈国才对这些“毛病”感受深刻。他说,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与欧美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资金等方面已经占据了上风,在管理和文化上却处于较大劣势。“我们的企业很少有独立人格化的知识产权,吃饭的本领还太小、太窄,往往是中建能做的,中土、中铁也能做,同质化带来激烈竞争,甚至不惜同室操戈、互相拆台,到头来不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给中国品牌形象带来伤害。”

  这样的例子在阿尔及利亚就有。2008年,某中资公司在工程项目中行贿舞弊,被当地媒体曝光后引起舆论大哗,中国企业一时声名扫地。

  陈国才曾拜访阿尔及利亚水利部部长,这位部长说,“我要给一个水厂让你们建。它是你的同胞竞了低价,最后做不了,丢那儿了。现在,你们把它完成吧。”这种项目接起来是多么尴尬啊!“我们太侧重于短期利益了,缺少诚信认真的态度,缺少对品质的执著,这是中国企业的硬伤。”陈国才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