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韩FTA或年底生效 自贸区将启12万亿美元大市场

2015年11月02日 02:2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中韩FTA或年底生效 自贸区将启12万亿美元大市场

  ◎每经记者 张雯

  韩国美食、中国美景,旅游交流成为中韩经贸关系的新亮点。

  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韩国首尔出席中国旅游年闭幕式时表示,将进口韩国参鸡汤并创造条件进口韩国泡菜,2014年中韩双方旅游规模超过1000万人次,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同日,李克强在首尔出席韩国经济界欢迎午餐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他说,中韩建交短短20多年,贸易额已接近3000亿美元,增长近60倍。这种迅猛发展势头在全球“难寻先例”。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将会为未来中韩经贸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

  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凌胜利认为,今年两国签署了中韩双边自贸协定,未来中韩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经济总量达12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李克强总理此访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加速中韩双边自贸协定生效。

  年底前自贸协定或被正式批准

  中韩建交以来,贸易额已接近3000亿美元。本次出访之前,李克强在韩国《朝鲜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题目是《更好续写中韩友好的千秋史话》,文章中专门提到:未来中韩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经济总量达12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10月31日,李克强与韩国总统朴槿惠进行双边会谈,两国领导人商定尽快完成各自国内程序,力促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在2015年年底前生效,并为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谈判进程而共同努力。

  “全球前四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之间并没有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家,韩国是第九大货物贸易国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主任许宏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和第九大贸易国签署的这个中韩自贸协定,可以说是一个贸易额和综合水平、贸易规模和自由化程度等最高的自贸协定,所以这个中韩自贸协定不仅对于中韩两国,而且对世界也是影响非常大的。”

  中韩自贸协定实施后,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最终将有91%的产品对韩国取消关税,覆盖自韩国进口额的85%;同时,韩国最终将有92%的产品对中国取消关税,覆盖自中国进口额的91%。这也意味着,过去喜欢去韩国免税店里扫货的中国顾客,将可在国内便享受到与韩国国内差不多价钱的大多数韩国商品。

  虽然协定已经正式签署,但距离正式实施还要经历若干关卡。据了解,中韩自贸协定最终生效还须经过两国国内批准程序,就韩国来看,要等待韩方国会处理议案。此前韩国大使馆商务参赞李镐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两国政府积极推进国内批准程序,力争2015年年内生效。”而在10月31日举行的韩中贸易部长会谈,则就争取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在年内获得立法机关批准达成共识。

  5年后赴韩中国游客增3.5倍

  不论是中国游客赴韩品尝美食,还是韩国游客来中国探寻美景,旅游正在成为中韩经贸关系领域的新亮点。

  2014年7月,中韩双方发表声明将2015年和2016年分别确定为“中国旅游年”和“韩国旅游年”。两国商定积极商谈分阶段扩大免签范围方案。而在今年签署的中韩自贸区协定中,中韩双方就签证便利化、临时入境准予、透明度、自然人移动委员会等方面设定了相关义务,从而使两国人员流动方面更加便利,在签证便利化方面也有优惠安排。这些利好都将促进中韩旅游进一步扩大和增长。

  2014年,中韩双方旅游规模超过1000万人次,而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统计,2014年访韩中国游客数达到612万人次,占韩外国游客数量的43%,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目前的3.5倍左右。从消费来看,访韩中国游客在韩国的消费规模将达30万亿韩元,约合1800亿人民币以上,支撑起韩国约8%的零售市场。比如说,去年,新罗免税店的总销售额中,中国顾客的销售额占比就高达63%。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黄金周”里,中国游客对韩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据携程旅行网发布的《黄金周出境游报告》显示,韩国位列游客“黄金周”出境目的地国家榜单第二,而日本和泰国分列第一和第三。

  而随着中韩自贸协定落地生效,中国将允许韩国旅行社在中国招揽访问韩国或第三国的游客,并且预计中国人去韩国旅游的限制会越来越少。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