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观察:全球加速“淘金”深海矿藏

2016年02月02日 15: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大洋一号”2月2日电 (记者 董冠洋)随着陆地矿产资源日益短缺,更多国家将目光投向深海大洋,全球正在加速进入“淘金”海底的时代。

  “与陆地资源相比,海底矿藏富含金属元素,铜、锌、钴的含量远远高于陆地相关矿床的含量”,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科考39航次任务的首席科学家李怀明对随船采访的中新社记者说。

  国际海底区域占地球表面积49%,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初步估算,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结核资源量700亿吨,富钴结壳资源量210亿吨,多金属硫化物资源量4亿吨。

  以多金属硫化物为例,据介绍,其中含铜、铅、锌、金、银、锰、铁等多种金属元素,且富集程度高、矿床规模大,是一种潜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多金属硫化物中铜的含量可高达15%,而在陆地上,铜含量达0.1%即可开采。

  “当今处于各国加速勘探开发海底矿产的时代”,李怀明说。因国际海域优质资源分布局限,许多国家已开始争相在海底“圈地”。截至2015年3月,国际海底管理局已与俄罗斯、日本、中国、韩国、法国、印度、德国等国家或其企业签订了26份勘探合同,涉及多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结核资源和富钴结壳矿区的勘探。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区域属于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勘探和开发其资源须与国际海底管理局以签订勘探合同的方式进行,签署主体可以是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等。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于2001年在东北太平洋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合同区,2011年在西南印度洋获得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2014年在东北太平洋获得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合同区。此外,中国五矿集团申请的多金属结核矿区也已获得核准。

  “利用海底资源是发展的趋势,当然这也取决于技术发展”,李怀明说。事实上,随着深海资源愈受重视,技术革新的步伐加快,商业开采的时代也即将来临。

  例如,早在15年前,行业巨头、加拿大鹦鹉螺矿业公司就已宣称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约2000平方英里海床拥有开采权,其中一个铜金矿项目预计将在2017年投产;韩国的深海采矿财团在汤加和斐济专属经济区内申请了矿区;新西兰一家矿企也已获准在该国西海岸开采铁矿石。

  “商业公司的勘探开发多集中在专属经济区等接近陆地的地方”,李怀明分析,虽然科考勘探的合同区在深海大洋,但商业探采矿藏的技术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