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5后小鲜肉多爱跟“手机”借贷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2016年03月24日 16:01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 

95后小鲜肉多爱跟“手机”借贷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张贴在校园里的校园贷款小广告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让众多顺势发展起来的“校园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这一群体,“校园贷款”这个词也变成了“炸药”,很多人谈论它时都小心翼翼……

   校园贷款到底是啥,有多少在校大学生在用它?“欠钱”的日子,他们又过得怎么样?□东方今报记者刘羽/文李新华/图

  【讲述】

  问“手机”借钱会上瘾“欠钱”的日子不好过

  2016年3月22日下午,吴一(化名)依然没什么心思去上课。这几天,他常常一个人躺在宿舍床上,一遍又一遍重复看着那篇“收藏”的文章——《被“校园贷”夺去的生命》。

  3月20日,吴一的室友大壮(化名)说:“吴一最近很反常,一连好几天都窝在寝室不愿出去。”大壮说,吴一最近还在QQ空间里写了一段奇怪的话,什么“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希望“朋友能帮忙给介绍兼职,因为每天一睁眼都欠了几百外债的日子不好过”。

  吴一也说,他不是个爱乱花钱的人,只不过他最近迷上了玩单反,所以“分期”加“贷款”,添了不少新装备。

  在吴一寝室的柜子里,“躺着”的那套过万元的单反相机,就是吴一去年11月,通过一个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购买的。为了买这个大“家伙”,每个月只有800元生活费的吴一,如今还欠了6500多元“外债”。

  “注册账户的时候很简单,填个手机号就行了。分期付款买相机的时候也没啥,跟普通网购区别不大。花几百块钱就能用上几千块的相机。就是第一次从手机上的软件贷款借钱的时候,那种感觉,很慌张,又很期待,说不清。”吴一说,为了买个新的镜头,他跟“手机”贷了人生第一笔“款”,3000元整。

  单反相机、心仪的镜头都到手了,吴一这几天也没心思再去把玩了。“有人因为还不上钱,跳楼了。我有点害怕,又不敢告诉爸妈。最近一直想去做个校外兼职,赚点钱,把这个娄子给补上。”吴一说,还上这笔钱,就卸载了手机上的分期购物平台和“校园贷款”APP。

  【现象】

  无抵押贷款“童叟无欺”“直攻”高校校园

  “亲爱的同学们,还在为每个月超支的生活费担心吗?还在为没钱买‘爱疯’着急吗?还在为没钱没法‘说走就走’失落吗?别发愁,看这里,无抵押贷款,金额500到5000元,六个月内还清,绝无压力。”

  像这种略带煽情又充满鼓动性的校园借贷“小情书”,时不时会从各个大学生的QQ群里跳出来,然后留下一串联系电话和QQ号码。

  “最初知道校园贷款就是从班级的QQ群里看到的,但是不知道是谁发了这么一条。后来想换个手机,就跟室友打听了下,选择了个下载量高的贷款APP,就这么玩起了贷款。”今年刚上大二的青林(化名)随手划拉开手机,上头备注着“花呗”的那个文件夹里,一共有五个APP,其中两个是分期购物的,两个是贷款的,一个贷款加理财的。据说,这五个APP,在高校校园里很流行,“谁要不知道就太Low了!”

  在郑州龙子湖大学城上学的凌凌(化名),最近说到校园贷款变得很“谨慎”。“有人因为还不上贷款自杀了,这事儿都传开了,学校也开始严打校园贷款了。”凌凌说,“意外”没发生之前,无抵押的校园贷款号称“童叟无欺”,在高校超火。

  【心声】

  为还贷“拆东墙补西墙”省钱打工靠爸妈

  校园贷款这么火,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借了款,咋还钱?

  面对这个问题,“超前消费”的小鲜肉们有着统一的答案,拆东墙补西墙。

  “生活费实在省不下来,还不上款的,就用另外的软件再贷款。反正申请注册很简单,先补上前面的那个窟窿再说。”青林说。和青林不同,他的同学张墨(化名)自从用了校园贷款后,每月的生活费一半都得用来还款。

  “最近还贷压力有点大,已经在学校附近找兼职了。”张墨说,要是实在还不上钱了,就跟爸妈坦白,先把钱还了,因为过期不还款,违约金“很厉害”。

  有大学生说,刚刚了解到校园贷款的时候,觉得不靠谱,后来不少同学开始“借贷”,有些人用贷款的钱做起了小生意,也有人“借钱”吃吃喝喝。“我们室友就贷款了5000块,然后用这钱在小商品城买了好多收纳盒、拖鞋,开了个微店。听说还赚了一笔。”林一菲(化名)觉得,校园贷款的广告满校园都是,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如果能够控制自己消费,按时还款,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链接

  什么是“校园借贷”

  校园借贷算是民间借贷的校园网络版,网站或者APP作为一个中介平台为资金提供方和需求方提供信息匹配,并对其身份及交易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校园借贷多为P2P(PeartoPear)模式,就是由某个企业搭建网络平台,“你有钱,他要钱,我搭个台来撮合”。

95后小鲜肉多爱跟“手机”借贷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近日,易观智库发布《2016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针对2893份大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对于分期消费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超过67%的大学生用过分期消费并且表示还会继续使用。

   越来越多的小鲜肉习惯了“分期购物”,依赖上“校园借贷”。回头看,这些看似简单便捷的“校园贷款”,究竟是“蜜糖”还是“毒药”?□东方今报记者刘羽/文李新华/图

  【试验】

  下载个借贷APP动动手指就有几千块

  “新学期,我们全都要新的!”打开小鲜肉说的“最好使”的那个校园贷款APP的页面,上头这句“全新”的广告语格外晃眼。

  听小鲜肉们说,注册校园贷款都超级简单。记者也决定试试,从注册到申请贷款,需要几分钟。

  先找到页面左上角的“注册”,点击,显示新用户注册页面,填写用户名、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设置登录密码和交易密码,填写图片验证码,提交,收到短信验证码后填写,完成注册。

  登录刚刚注册的账号,点击“信用消费”借点钱花,随便选择一个取现用途,再选3000元取现金额,选择银行,输入银行卡号,此时,银行信息将自动与注册账户绑定。

  最后,点击“立即取现”,选择分期(还款月数),确认,完成借款。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在“取现”页面,还贴着“最快3秒到账,最长40天免息,最高1万+额度”的“图说”。

  小鲜肉们说,这个校园贷款注册还是麻烦的,很多校园贷款APP只填写手机号和短信验证码就能够进行分期和贷款。

  而且,校园贷款各平台之间对同一借款人的借款信息没有数据共享,同一借款人可能在多家平台同时借款。昨天,记者就用同一身份信息在四个校园贷款平台进行了注册。

  【透视】校园借贷“有三坑”

  “分期”除了服务费还得多交千元“无名费”

  “分期”有多“划算”,为啥小鲜肉被迷得不要不要的?

  昨天上午,记者也想“试水”一把分期购物,换个又大又薄用起来又快的智能手机。于是,记者又注册了个超火的APP,在APP商城中标价4699元的手机分期付款,分期24个月,月供只要252.56元,不过,分期买下这部智能手机,记者一共要付6061.44元,这比商城标注的价格将近高了1500元。

  在其他类似校园分期(贷款)平台,记者发现,号称“零利息”分期购物的商品,只标有月供,个别会标注几十元的服务费。但是,“分期”总额减去服务费,再去掉商品原价,那多交的“无名费用”是啥?

  借点钱花来得容易但是“利息”超级高

  无抵押、零利息贷款,听起来好像就是空手套白狼。可真贷起款来是这么回事吗?

  拿校园贷款平台“分期乐”来说,借款600元,不分期一次性还款时要还612元,这里“手续费”是12元。

  要是借款分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还,还款总额实际是642.12元、684.12元、720.36元、774.36元;对应的年利率分别为28.08%、28.04%、26.74%、29.06%。

  算完了校园贷款的年利率,咱们再来对比一下中国银行的贷款利率。根据《人民币贷款利率表2015-10-24》显示,一年以内(含一年)的短期贷款,年利率是4.35%;一至五年(含五年)的中长期贷款,年利率是4.75%五年以上的贷款,年利率是4.90%。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得蹦老高。校园贷款借钱容易,还钱的时候可占不着便宜。

  “贷款合同”一边倒“甲方违约”责任大

  在分期或者贷款前,有多少小鲜肉会认真读一遍“合同”,再按下“确认”键呢?

  咱们先看一个校园贷款平台(分期乐)的服务协议标准条款,在免责条款里,这些情况下出现任何问题,校园贷款平台不承担责任也不赔偿,比如电信设备出现故障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或是由于黑客攻击、电信部门有技术调整或故障、网站升级、银行方面的问题等原因而造成的服务中断或者延迟。

  不仅如此,如果借款人(甲方)违约,那“罚金”可是很狠的。在违约责任条款中,上面明确写着“逾期还款违约金公式:每期应付未付款项*0.05%*违约天数。催告费用公式:每期应付未付款项*0.5%*违约天数。其他合理费用公式:每期应付未付款项*0.45%*违约天数”。

  这样瞅着,如果贷款逾期多天没还,那么这每天的违约金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三问】

  校园贷款为何火热?

  申请方便、手续简单、放款快速,看准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校园贷款也越来越火。在调查中,在校大学生大赞校园贷款平台,他们甚至忽略了校园贷款中的各种“高利息”和“高服务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曾公开表示:“现在银行已经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而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又有买电脑、手机等产品的用钱需求。爸妈给的钱不够,又不好意思和同学借,面向在校生的小额贷款平台就有了市场空间。”

  校园贷款谁来监管?

  在采访中,很多高校老师和大学生家长并不看好校园贷款。在郑州一高校担任了8年辅导员的张老师认为,不少校园贷款平台让学生变成了“分期购物的专业户”和“拆补套现的贷款常客”。

  “这些校园借贷平台注册简单,借贷方便,但是它们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系统,一个人能在多个贷款平台上注册,连续贷款,拆拆补补。”张老师疑惑,“校园贷款平台谁来监管,出了问题去哪维权?”

  校园贷款是否合法?

  “校园贷款这种模式是否合法,一直是有争议的。”河南春屹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少春说,目前,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产物,涉及的很多法律法规是不完善的。

  “在法律人士看来,不管是校园借贷,还是一般的网络借贷,这种模式就是民间借贷。”张少春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校园贷款,没有面签,甚至经过别人代办就可以贷款,这就容易出问题。”张少春说,应该鼓励大学生在创业时进行小额贷款,但也要规定校园贷款平台在向大学生借款时核实借款用途,履行监管职责。

   “跳楼事件”让很多人对“校园贷”口诛笔伐,校园借贷固然有不足之处,但已成年的大学生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校园贷”这一互联网金融衍生品又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它的未来又在何方?

  主持人:章衡东方今报评论员

  嘉宾:郑祖玄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董先林某网贷公司河南区负责人

  “校园贷”平台

  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主持人:发生大学生因贷款自杀的极端事件,就能否定“校园贷”这类互联网产品吗?

  郑祖玄: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产品对他们是有好处的,我们不能因个别事件否定整个行业,这一事件会促进那些不注重风险控制的公司淘汰。

  董先林:当然不能一棍子打死,互联网金融弥补了银行服务的空白,惠及很多百姓。

  主持人:“校园贷”平台要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郑祖玄:“校园贷”这类企业类似于P2P平台,平台自身不借钱出去,所以它们对风险的控制并不是那么严格。虽然大学生多是成年人,但借贷平台作为提供服务的部门,应该为借款者设置门槛,为学生做好风险告知和风险揭示,等等。

  董先林:一些借款平台针对大学生的借款年利率高达36%以上,网贷平台要在核实学生合理的借款用途前提下,尽量降低借款利率,毕竟学生群体的收入有限。

  征信系统

  该不该对互联网公司开放

  主持人:有观点认为,现在大学生存在冲动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现象,这会不会加大互联网借贷平台的风险?

  郑祖玄:不同的社会背景成长起来的学生,消费习惯也不同,互联网借贷平台必须把那些只顾今天不管明天的剔除出去。你不可能要求他们像七十年代人那样,有储蓄才有消费,那对经济发展也不利。

  董先林:学生的群体稳定性还是比较强的,互联网借贷平台比较安心的就是学生群体,当下的经济形势,消费贷款的风险系数还远远低于经营类。

  主持人:怎样进一步降低“校园贷”的风险?

  董先林:学生不重复多次借款,学生的风险还是很低的。重复贷款这个问题,主要是看借款平台的借贷上不上央行的征信系统,很多借款平台根本就不上征信系统。目前的解决办法是有个第三方民间征信收集平台,借贷平台甲乙丙丁之间互相可以使用综合平台上面的综合数据。还有一个渠道,比如说有些借贷平台在借款之前会让学生查询他的人民银行的信用报告,通过查询次数可以大概估算近期的借贷次数。

  郑祖玄:互联网金融的好处,就是通过你在互联网上的种种痕迹,应用大数据给出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综合性分析,其中就包括借款的大致用途,但现在很多平台贷公司还没有这个能力。

  主持人:征信系统应不应该对互联网公司开放?

  郑祖玄:征信系统应该对那些拿到正规牌照、合法经营的公司开放,但前提是要保证征信信息不外泄。

  董先林:除了有金融牌照的消费金融机构,征信系统对现在绝大多数的消费金融公司是不开放的,每个省份只可以申请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据我了解,目前河南还没有。

  场景消费

  是个不错的借贷机制

  主持人:网络借贷平台怎样审核借款用途,有没有既能降低企业贷款风险,又能缓解大学生用钱之急的机制?

  董先林:不直接接触钱,就会规避很大一部分借款挪用的现象,但个人对个人的借款,真实用途确实不好把握。

  郑祖玄:京东在它们平台上提供的是京东白条,这个是临时在京东购物平台上使用的,其实也是贷款,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给你的白条面额,一定是你能偿还得起的。

  董先林:这个场景消费借贷就是已经比较成熟的例子。

  郑祖玄:不过,这恐怕只在部分领域内有可操作性,这还是比较传统的融资思维模式,对其他不拥有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可以尝试,不过也无法避免风险。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