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财经观察:辨析海外误读中国经济的障眼点

2016年04月27日 16:5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专电 财经观察:辨析海外误读中国经济的障眼点

  新华社记者金旼旼 杜静 康逸

  处在转型升级关口的中国经济无疑是复杂的。如果将这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削足适履地塞入既定的偏见框架之中,会导致对中国经济的误读。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后,部分海外媒体习惯性地对中国经济提出诸多质疑。澄清这些成见,才能还原真实、完整的中国经济图景。

  疑问一:经济数据可信度

  一季度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但英国广播公司(BBC)对数据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可能虚报数据从而提升其政绩和业绩。

  中国数据可信否?美国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报告证实,中国官方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很好衡量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状况。该报告采用中国关键行业指标构建模型,重新计算中国2008-2014年GDP增速,结果与中国官方统计数据吻合度达99%。

  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统计可信度偏见颇深,这种偏见忽视了以下事实:其一,中国持续改善统计标准,已与国际通行准则接轨;其二,中国改变官员考核方式以消除地方政府“数据注水”冲动。

  去年10月8日,中国宣布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该标准对数据覆盖范围、公布频率、公布及时性、数据质量、公众可得性等方面有着极高要求。此外,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中央组织部2013年底印发文件明确要求,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

  疑问二:增长动力转换度

  《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称,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建立在高信贷和举债基础上,“这会使本就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性失衡更加严重”。文章还批评说:“中国政府正在回到(以投资拉动增长)的发展老路。”

  这一批评的主要依据是一季度中国信贷数据。统计显示,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4%,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信贷增速的确较快。但将基建项目启动比较集中、房地产回暖、油价回落导致企业补库存等阶段性、周期性原因考虑在内,会发现一季度信贷增长较快不是“常态化”现象。瑞银集团在最新报告中写道:“我们预计未来信贷扩张度将企稳。”

  此外,部分外媒对一季度信贷数据的误读还在于:只见信贷数量增长、未见信贷投放结构之变。一季度的信贷增长并不是“大水漫灌”,而具有“精准”、“定向”特点,信贷增量从低效行业流向高效行业,并且中西部地区贷款增速远高于东部,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过大中型企业,农户贷款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疑问三:转型改革持续性

  经济数据差担心不刺激,经济数据好担心不改革,这已经成为部分西方媒体的惯性思维。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日前的报道中批评说,看不到2016年中国政府有太多结构性改革。

  “谈论改革和转型的经济体不在少数,而中国的改革和转型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更具有确定性,”波士顿咨询集团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如此说道。

  中国经济转型到底有没有停滞,数据最有说服力。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升级:服务业发展快于工业,新兴和高端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传统制造业,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超过六成。

  今年以来,从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到进一步推出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务实新举措,中国政府在改革道路上从未停歇。

  疑问四:债务风险可控度

  一季度以来,不少西方机构和媒体多次炒作中国债务风险。例如,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均表示担忧中国政府债务。彭博社也在报道中提出债务助推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近期在谈到中国债务问题时表示,如果GDP能以6.5%左右速度增长,那么中国债务规模是可控的。

  2015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加上中央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约为39.4%,远低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在企业债务方面,IMF认为,中国部分行业企业债务风险较高,并可能给银行体系带来一定压力,但中国拥有足够政策空间应对银行体系潜在损失。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管控债务风险,包括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构建债务监管体制、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

  疑问五:人民币汇率稳定性

  经历了年初的大幅波动,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而在一些外媒看来,当前的稳定只是暂时的。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美联储暂缓加息,让中国避免了人民币即将遭遇的抛售,人民币汇率暂时稳定只是“运气好”。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竞争力强、经常项目顺差仍较高,通胀率较低,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这一观点得到了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的认同。

  从数字上看,1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贬值了1.3%、2月略涨0.48%、3月继续上涨1.23%。而加入SDR后,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保持了基本稳定。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