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务院“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新规有何深意?

2016年10月17日 16:21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国务院“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新规有何深意?

  作者 邓海清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陈曦(“海清FICC”大资管频道研究员)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有序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笔者认为,该文件可能与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相似之处,实质都是关于投融资体制的重大改革意见,其目的是为股权融资提供增量资金,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杠杆率。

  新规意在降低企业杠杆率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对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高杠杆率隐含着高风险,国际上重大金融经济危机基本都与高杠杆率密切相关。中国的债务问题有中国的特殊性,政府负债率偏低,居民杠杆率在2015年之前偏低,经历2015-2016年房地产加杠杆有所上升,中国高杠杆率的主要是企业部门,特别是国有企业部门。2008年以来,民企资产负债率一直在下降,而国企资产负债率却一直在上升,近年来债券市场的最终未兑付的实质性违约也较多发生在国有企业。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14年-2015年市场开始炒作“国家牛市”,尽管确实在短期内大量资金进入股市,但也导致了严重的股市异常波动,反而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与政府降低杠杆率的初衷相悖。

  经历2014-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之后,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强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表明政府降低杠杆率的决心没有变化。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这是首份关于“去杠杆”的全面政策文件,涵盖了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方方面面。“有序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出现在全文的第二部分“主要途径”第七节“积极发展股权融资”第四点“拓宽股权融资资金来源”中,表明其目的是为股权融资提供增量资金,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杠杆率。

  坚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对于实现中国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间接融资的特点是“双本地”,融资方和投资方均为当地机构,在工业社会,经济主要动力是工业化、城镇化,以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是可以的。直接融资的特点是“双异地”,融资方和投资方均为全国甚至全球机构,更大范围内的双向选择使得价值发现和长期投资成为可能。在后工业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创新,创新的基本特征是高风险、高收益、缺少抵押品,这与信贷等追求低风险、低收益、大量抵押品是矛盾的。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直接融资吸引异地资金,吸引异地优质资产,对于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同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路不是通过银行间接融资渠道逆周期给实体经济加杠杆,而是要通过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渠道给企业输血、造血。

  如何实现有效引导?

  对于如何实现“有序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顺应股权投资占比提高的自然趋势。从国际经验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直接融资存量比重均超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国际平均水平大约处于65-75%区间,中国2015年仅为48%,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增量方面看,中国每年股权融资占全社会融资比重不足5%,远低于其他国家。

  二是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通过提高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市场容量,能够吸引居民储蓄进入股本投资领域,帮助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得低成本的资金,降低企业对信贷的过度依赖。特别注重发展与创新创业、国企改革等相关的直接融资市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同时增强针对性。

  三是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加强投资者保护。从国际经验来看,机构投资者是成熟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有助于改善当前散户化严重的国内资本市场现状。应扩容机构投资者范畴,改革牌照发放方式;鼓励养老金、公积金等市场化运作;研究上市公司分红的立法问题;切实加强投资者保护,强化基金管理人信息披露义务,同时基金业的自律组织、监管机构也必须强化监管力量,相关诉讼机制也应当建立起来,维护投资者权益。

  四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债转股、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解决中国特色的“软约束”问题。中国国有企业高杠杆率的关键是国有企业存在“软约束”以及实质上的政企不分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盲目信任,贷款规模急剧增加。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不同性质、不同情况的国有企业使用债转股、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是降低间接融资比重的必经之路。

  五是切实做好“有序引导”,吸取股市异常波动的教训,将重心放在一级市场,不应将股市指数作为政策目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展股票市场,重点应当放在为一级市场提供增量,而不是加强二级市场的存量博弈。应在引导资金进入股权投资的同时,适当放宽公司发股、发债限制,择机取消上市发行23倍市盈率限制,适时推出注册制。不能将股票指数作为政策隐性目标,抬高股市估值、人造财富效应、吸引资金入市的思路应当避免。

  需要注意,有序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需要避免或减少“投机资金入市”,而应当注重引导“配置资金入市”,这是成败的关键所在。中国2014-2015年股市最大的问题是,大量投机资金通过加杠杆方式快速进入股市,以博取短期股价上涨为目标,一旦股市停止上涨则会大量卖出,并引发强制平仓去杠杆导致股市暴跌。而在健康的股市中,资金以长期投资为目标,以大类资产配置为目的,不采用加杠杆手段,不会盲目“追涨杀跌”。能够改变以投机赌博为目的的股票市场现状,是能否实现股市健康发展的关键。

  200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2005-2006年的中国股市“健康牛”奠定了基础。此次《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可能有类似效果,中国股市长期“健康牛”可以期待。

  笔者认为,“有序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对股市重大利好。尽管笔者坚决反对“国家牛市”、“政策牛市”,但从各国经验来看,随着货币供应量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配置股票比重提高,除日本之外的各国均呈现长期股票指数上涨趋势,这种上涨是可持续和健康的,中国未来也不应例外。中国过去居民投资结构中以储蓄和房地产为主,而随着储蓄收益下降、房地产市场进入白银时代,未来配置股权类资产的比例将会长期上升,中国有可能与发达国家股市一样,实现股市的长期健康牛。(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邓海清,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陈曦,“海清FICC”大资管频道研究员。

  (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殷伟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