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需要“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05月12日 19:35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首次召开,全球瞩目。但对于“一带一路”的意义和内涵,仍存在争论。事实上,“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必然选择。

  正如习总书记在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提到“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中国金融安全面临的形势“稳中有忧”,中国金融在加快“走出去”,加快走到“一带一路”沿线形势复杂的国家去,管控好金融风险,对保障我国家金融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需要“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想要赢得国际社会尊重,全面提升国际地位,就需要注重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也需要找到金融助力突破口,既为市场化、国际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扩展空间,也为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话语权搭建平台,最终实现经济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的相互转换、促进。

  当前全球的金融秩序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缺口巨大。现有机构,无论是地区性的亚洲开发银行,或是世界银行集团,乃至发达国家ODA等,都难以弥补这个缺口。

  另一方面,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霸权、世界银行和IMF为核心的体系,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当全球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既有国际经济框架的包容性缺乏就显得极为突出,国际金融机构话语权极不对称,阻碍了国际经济社会治理的有效进行。

  国际经济秩序和货币体系需要改革,中国需要起到的作用,是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是连接旧时代和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就是最好的抓手。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宋诚林 摄

中新社发 宋诚林 摄

  当前,中国以“一带一路”为基础,在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银行和保险公司“走出去”的同时,通过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和“中国-中东欧基金”,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和解决方案。并有望在此基础上,以市场力量促进经济合作和互补,实现共同转型升级和长足发展。

  中国通过提出“一带一路”构想,顺应了新兴经济国家经济体的发展,也加强了国际金融机构建设,增强了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中的参与度和重要性。通过多个金融组织的建立,中国也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进行了有益补充,建设起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中的发言权和地位,同时有利于打破该地区阻碍贸易、投资、资源往来的障碍。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深入推进。为了在跨境贸易结算时,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二次兑换成本,沿线国家普遍能够接受人民币作为“一带一路”跨境贸易的结算货币,其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一带一路”建设需加强

金融风险控制能力

  金融天生蕴含风险,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也需要警惕高风险性。

  政治与公共安全风险会增加金融合作风险。在中亚,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的“欧亚联盟”计划都与“一带一路”倡议存在重合,而其目的更强调加强区域政治控制来确保大国主导地位。同时,恐怖主义在该地区较为活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南边,印度的“大国梦”动作频频,美国在南海虎视眈眈,等等。

  市场风险也不容小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迥异,运行机制和监管体制也很不一致;当前的融资手段和产品供给丰富行和针对性不够,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内金融机构总体金融服务能力、服务模式仍需要改进,应对更大风险敞口的风控能力也有待加强。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金融机构面临不仅仅是机遇,而且是挑战。

  需进一步创新建立多层次合作基金,吸引沿线国家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用好各类国家专项资金,加强与其它基金的合作;加强保险体系对“一带一路”的支持。丰富保险品种,有效提供相应的风险保障。加强出口融资方面的保险专项政策安排,支持面向“一带一路”出口资本性货物和工程。

  需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我国的相关金融监管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控和辨识能力,加大力度规划好金融创新监管协调制度;加强沿线国家金融监管合作;构建区域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理机制,形成跨境监管交流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

继续助力国家金融安全

  中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但由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的产能与消费需求的失衡,进口与出口的困境的压力和挑战。对于中国而言,只有促进“货物出海、企业出海、人民币出海”才能更好得保障国内经济金融安全。“三个出海”需要强大的全球金融体系做支撑。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美堂 作

中新社发 美堂 作

  自“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三年以来,逐渐形成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融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五通”体系。在互联互通中,资金融通是润滑剂和助推器。中国金融不仅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而且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金融业不断融入国际,在国际化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在充满风险的金融战场上强化自身机能,提高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国际视角的中国金融企业和金融人才,才能不断夯实国家金融安全的根基。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