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说话了:“无现金”不是我怼的

2017年08月10日 22:59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现金or非现金,到底谁说了算?

  8月10日,“央行”和“无现金”成了金融圈报道的关键词。

  起因是近段时间第三方支付平台掀起的“无现金支付周”“无现金日”等补贴大战,让公众陷入了“无现金社会”的狂欢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规模空前的“无现金”营销活动,商家“谢绝现金”的新闻报道,也将“无现金”支付的争议推上了风口浪尖。

  网传“无现金”一词引来央行开怼。有报道称,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的各种“无现金”活动已引来央行约谈和“紧急发文”。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许康平 摄
中新社发 许康平 摄

  根据网上报道,央行总行对各分支行下发通知称,最近一些地区推进的无现金支付方式,与蚂蚁金服等合作创建无现金城市等活动,其中的一些宣传主题和做法干扰了人民币流通,社会反响较大,对社会公众产生较大误解。7月底,央行武汉分行已约谈蚂蚁金服公关部负责人,明确提出三点要求:无现金城市周活动中去掉“无现金”字眼;撤掉所有含“无现金”字眼的宣传标语;公开告知商户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央行内部人士称,总行要求各分支行参照武汉分行的做法,加强对无现金支付的指导。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研究员邹平座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无现金支付”的提法很不妥当,强行推行“无现金支付”更不可能。央行支持金融的现代化、信息化、电子化建设,在央行的相关文件中有要求要加强这方面的风险管理,但是并没有针对“无现金支付”的问题专门发文。

  央行相关负责人也向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央行并未发出书面通知要求禁用“无现金”字眼。目前所传的央行约谈禁用“无现金”事件,有很大一部分“被放大”了。另外,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获悉,报道中“央行武汉分行约谈蚂蚁金服公关部负责人”,也只是武汉分行口头与支付宝当地进行了沟通。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王海滨 摄
中新社发 王海滨 摄

  “推行金融的信息化和电子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市场优化的结果。央行一直朝着金融货币安全、便利的方向去努力,但是否用现金不是任何人能随便规定的。”邹平座说。

  现金会消失吗?

  在势头强劲的所谓“无现金”消费潮的席卷下,有观点认为,未来现金会消失。

  现金真的会消失吗?其实,尽管现代支付方式发展迅速,但全世界流通中现金需求量仍然很大。《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6年我国M0(流通中的现金)达6.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07%,增速超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下还有不少人依赖现金支付。虽然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发展速度很快,但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据统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亿多,而这部分人中大多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邹平座表示,在农村地区和中老年人群中,现金支付仍是重要的支付方式。显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多种支付结算方式将继续共同存在。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许康平 摄
中新社发 许康平 摄

  不可否认,移动支付节省了纸币的印刷、发行、清点成本,压缩了假币的流通空间,并有效减少了抢劫及偷盗犯罪,但同时,安全性问题始终是摆在移动支付面前一个绕不开的门槛,这不仅涉及个人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还包括金融稳定与经济安全。有关专家曾提出,如果“无现金社会”在未来全面实现,个人将无法通过保留现金来应对负利率或通货膨胀对本金的侵蚀。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表示,推广非现金支付是个漫长的过程,现金在较长时期内是不可能被消除的。

  “毕竟零售支付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有些场景即使在发达国家,现金也有其存在的地位和价值,所以不要片面化。”杨涛说。

  现金可以被拒绝吗?

  此番有关“无现金”的讨论,起于近期媒体对少数商家“谢绝现金”的报道。

  7月初,有媒体报道称,珠海一家面馆因“谢绝现金”只接受手机支付,被指误导、歧视部分消费者。一时间,关于“商家拒收现金”是否违法的讨论也颇为热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及《中华人民币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本条例所称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线上商户由于条件所限,在支付方式中未能支持现金收款,大多数人可以理解。但如果更多的线下商户公然拒收人民币,或对现金支付采取歧视手段,显然这并不符合法律规定,不过,“拒收现金”为新生现象,尚未有具体的法规进行惩处。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仲雁铭 摄
中新社发 仲雁铭 摄

  蚂蚁金服品牌与公众沟通部总经理陈亮对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其实移动支付只是一个支付途径,是提供了现金之外的一个补充,但商户用现金还是非现金并不是支付平台能决定的。陈亮称,此前蚂蚁金服集团CEO井贤栋发出的一封公开信,完整地表达了蚂蚁金服对“无现金”的态度。

  井贤栋近日向参与“无现金城市周”活动的1000万家商家发出公开信,呼吁商家无差别公平对待顾客的不同支付选择。他在公开信里强调,“无现金城市周”主旨是希望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受到移动支付的便捷生活。

  有观点指出,如今,一方面要肯定非现金支付的意义,加大支付结算知识普及,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的宣传推广,让更多公众了解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包括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由公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方式。(冯玲玲)

【编辑:卢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