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0多人奔赴莫干山,讨论了一件关乎未来的大事

2017年09月18日 09:24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200多人奔赴莫干山,讨论了一件关乎未来的大事

  人机会共存吗?

  当我们谈论科技,你会想到什么?也许不再是陌生遥远的尖端技术,而是生活中切切实实发生的改变。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苏阳 摄
中新社发 苏阳 摄

  例如,依靠扫码支付、开锁技术的共享单车,解决了人们出行的最后三公里;一部智能语音翻译机,可以充当你的专业翻译;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疾病……

  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给整个社会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变革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如何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值得思考。

  9月15日—17日,在新莫干山会议上,200多位代表和专家围绕“科技创新与社会变革”主题展开了讨论。

  人工智能篇:未来人类会被取代?

  继战胜围棋九段高手李世石之后,今年5月,AlphaGo又以3:0完胜世界围棋冠军柯洁。AlphaGo的完美表现让人们开始担心,人工智能将来是否会取代人类?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飞跃指出:“不要担心人类会被机器人统治,不要担心50-70%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回头看看历史,机器刚出现的时候,大家说机器要消灭人类,但是现在机器提供了我们全部的工作。”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看来:“人工智能不会超越人类,它始终是为人类服务的,因为人类有这个需求,如果人类的需求都是被计划的话,就会使得社会停滞不前。”

  易宝支付创始人余晨则抱有不同的观点。他指出:“人工智能可能把我们灭掉,可能不把我们灭掉,我们可以选择做准备,也可以选择不做准备。如果不去做准备,放任自流可能是我们不可承受之重。”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其带来的道德伦理困境值得深思。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举例说道:“如果我们正在开车,路上突然窜出来一波人,这波人是违反交通规则的。第一种方式是直接开过去,第二种方式是左转一下,但会伤害旁边的无辜之人,第三种方式是右转,自己会受重伤死亡。”

  周涛指出,在这种大的道德伦理拷问之下,做出回答的也许是人工智能。

  “那个时候,人类的尊严会受影响吗?人类的道德和人格力量会受影响吗?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未来整个伦理和道德规则的建立也许不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科技·健康·未来篇:癌症更容易发现?

  科技渗透到医疗领域,正在产生越来越多的价值。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王东明 摄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在科技·健康·未来分论坛上,推想科技陈宽指出,武汉同济医院的放射科医生使用了人工智能后,其阅片、诊断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并且减少了漏诊的情况发生。

  “我们在上海三甲医院碰到一个案例,当时所有的医生包括主任医师都认为一个片子是正常的,而人工智能却圈出了一个地方,医生认为这只是系统圈错了。由于我们的产品刚上线,于是建议病人去做CT,CT出来后发现这就是一个2厘米的左右的结节,的确是肺癌。”

  在陈宽看来,除了发现肺结节,减少漏诊,医疗AI在各个方向各个领域都可以发挥作用。比如,在心脏病、乳腺癌等方面可以提高筛查的效率,早些发现病症。

  他指出:“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基层医院的筛查能力,把早期的症状找出来之后,比较严重的就可以直接到二级、三级医院完成。”

  除了人工智能,一些高科技在医疗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王潇指出,重离子治癌是放疗领域探索新的方法,也是本世纪最先进的放疗方法。

  “重离子治癌不仅定位精准度高,而且还可以对人体的深度肿瘤实施深度治疗。此外,它对肿瘤周围的健康组织的损伤非常小,整个治疗时间非常短,且无痛无感。”王潇介绍,“日本经常是患者自己开车去,照完就回家去了,平时正常上班,这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非常好”。

  据悉,目前重离子治疗适应症包括头颈部、前列腺、软组织等部位的肿瘤,对于放疗不佳的肉瘤类肿瘤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科技金融篇: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如果说实体经济是国家的躯干,那么资本就是血液,不同形态的金融机构就是不同功能的造血细胞。这些细胞需要不断地顺应身体需求为主干的发展壮大持续造血。”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云 摄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在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分论坛上,资邦金服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陶蕾用这样一个比喻形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她看来,随着时代的改变,技术的革新,科技已经初步成为资本融通、金融造血的关键驱动力。

  在金融创新如何打通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体系方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以金融多样化的改革形成无缝对接的金融市场,让各种各样的需求能够对应到有效供给,应该是一种无缝对接的金融体系”。

  与此同时,贾康预测,互联网金融落实到实体经济升级换代之后,中国在这方面有无与伦比的市场潜力。

  他指出:“让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结合起来,而且一定要坚持落在实体经济发展当中,这是我们的趋势希望之所在,也是特别需要的我们转型和发展的支撑。”

  孙秋霞

【编辑:罗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