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联储加息了,而中国央行真的“加息”了吗?

2017年12月14日 21:32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14日电(刘雪滢)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25%-1.5%,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是美联储年内第3次加息,上一次加息是在今年六月。美联储最新利率预期显示,美联储仍维持此前的货币政策路径不变,2018年将加息3次,2019年加息2次,与此前预期一致。

  中国人民银行总部图 中新经纬毕彤彤摄

  同日,中国央行宣布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开展的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点。中国央行在美联储加息后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这可以等同于美联储加息吗?对此,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了几位经济学家。

  加息在基本面上会怎样影响美国经济?

  美联储在声明中指出,抹平飓风相关波动的平均数据显示,就业增长稳健,失业率进一步降低,预计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强劲;同比而言,总体通胀与剔除食品和能源项目的核心通胀率今年均出现下降,并低于2%。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认为:“此次加息一方面可以用美联储前主席威廉•马丁所说的‘在盛宴之前撤掉酒杯’来概括。主要是美国经济复苏到2%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情况下,要防控通胀的风险。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美国通过不断加息和缩表来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回归正常。”

  根据议息决议,美联储对今明两年预期较为乐观,提高了对GDP增长值的预期。预计2017年实际GDP增长2.5%(9月份预计增长2.4%),2018年增长2.5%(9月份预计增长2.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特约研究员曲凤杰表示:“整体上来说,美国很好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的直接的深层次的影响,在2017年达到了一个经济增速比较快的时期。近期美国税改和加息的组合,反映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松一紧,从美国的宏观政策的角度来看,是很成功的一个组合。”

  美联储加息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

  在美联储政策声明公布后,美元跌至新低,美元/日元快速走高,标普500指数快速走高,黄金冲高回落,10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走低后反弹。

  在刘英看来,美联储的此次加息早在市场的预料之中,但是汇市、股市资本市场都有反应。由于此前市场已经对加息“消化吸收”,尽管这对资本市场的各个方面影响不大,但是美国股市也涨跌不一,尽管整体来看美元指数还在往下走,但是今天美元指数有反弹;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在下行的情况下今天也有上行。再加上受特朗普减税刺激的影响,总体上资本市场没有太多起伏,所以资本市场整体表现较为良好。但是美联储明年还有三到四次加息,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缩表将会产生负面溢出相应,包括对本国的影响,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投资产生抑制作用的负面影响。

  而从长期来看,曲凤杰认为美元或会进一步升值。从美联储的整个加息周期来看,在加息后会通常进入一个美元升值的周期。她进一步解释称:“美联储从1980年开始加息,1981年和1985年美元就进入了一个升值的周期。美国通过不停的变换货币政策的松和紧,来调整美元的升值和贬值周期。即便是自身的实体经济发展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很好的把所有危机转嫁出去。”

  能把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同于美联储加息吗?

  在美联储加息之后,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12月14日,央行开展的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点。当日公开市场操作显示,7天、28天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均上调5个基点,7天利率从2.45%升至2.5%,28天利率从2.75%升至2.8%,1年期MLF利率从3.2%上升至3.25%。有观点认为中国央行也在进行“加息”。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指出,不能将此次中国央行的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同美联储加息等同起来,中国央行没有“加息”,这只是中国央行在金融市场的回应。此次中国央行的举动除了因为美联储加息,还更多是因为考虑到市场本身的资金供求状况。

  如果说让中国央行采取等同于美联储加息的措施的话,实际上对应的是存贷款利率的上行。但目前来看还没有调整的必要。

  他进一步解释称:“因为美国的金融体系当中的所有利率,都是基于美联储的目标利率进行定价的,所以美联储目标利率的改变对于社会融资成本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而中国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影响的只是金融市场上和央行对手交易过程中的利率水平。虽然从长期看也能够通过影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产生间接影响,但是这仅仅是间接的并且不是很明显。”(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陈海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