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甘州农民合作社“种养林”新模式:绿了环境富了口袋

2018年03月21日 1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甘州农民合作社“种养林”新模式:绿了环境富了口袋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瑞林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种养林”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洪莹 摄

  中新网兰州3月21日电 (洪莹)“现在把种苗栽种后,到五六月份就可以卖了。”三月中旬,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瑞林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治军看着长势不错的娃娃菜苗、百头等待出栏的肉牛以及不远处绽放花苞的果树,脸上露出笑容。

  王治军说,合作社目前涉及种植、养殖以及特色林果业。牛羊的粪便可以用来改善土壤肥力,秸秆、玉米芯可以作为饲料,今年牛羊价格涨势明显,再加上资源循环利用为社员们省下了不少成本,算下来今年光养殖业一项就可给社员们带来可观收益。“自从推广了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不仅让所有东西都用上了,而且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

图为甘州区瑞林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原夏菜种植。 洪莹 摄
图为甘州区瑞林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原夏菜种植。 洪莹 摄

  甘州区甘浚镇东寺村地处祁连山浅山区贫困片区,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贫困户共有25户,其中2015年精准扶贫户达18户。

  2012年返乡创业的王治军与甘州区甘浚镇东寺村35户农民组建了瑞林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5年多来累计营造生态防护林120亩,栽植以梨、杏为主的经济林400亩,栽植林网树木6万株。

  同时,合作社利用防护林地开展林下养殖,年养殖规模达到牛1500头、羊2000只、鸡5000只。近年来,又在不断改善土壤肥力的基础上发展高原夏菜及大田玉米种植,使原来只有300亩残次林的甘浚镇中沟村集体林场重新焕发生机。

图为合作社开辟的林场,树木绽出新芽。 洪莹 摄
图为合作社开辟的林场,树木绽出新芽。 洪莹 摄

  “去年,合作社争取到了张掖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依据祁连山浅山区植被恢复的相关要求,在杏树和桃树中间夹种樟子松,总共有300亩验收成功,目前成活率在95%以上。”指着眼前成片的林木,王治军颇是自豪。

  除了积极争取项目,王治军还在林场里开辟了50亩育苗基地,主要培育杏树、榆叶梅、花果木、碧桃、海棠、日本樱花等树种。三月的甘州天气还比较凉,但这些苗木已孕育出了花蕾。“等天气再热一点,林场里的花就都开了,不用去日本,在张掖也能看见成片的樱花盛开。”王治军一边查看苗木长势,一边说。

  身为东寺村村民,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如何带动家乡父老共同致富,成了王治军经常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协调,2015年11月,甘浚镇东寺村18户贫困户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全部入股瑞林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户贷款、带资入股”的方式,实现“政府+银行+合作社+贫困农户”相结合,2016年底贫困户获得了首次分红2400元。

  “自己拿到贷款不知道该怎么用,就想着投到合作社有保障,我们也不用担风险。”提起带资入股,东寺村精准扶贫户李培平一脸笑意,如今他从合作社累计领到4800元分红。除了分红,农闲时节李培平和家人还在合作社里务工增加收入。

  像李培平这样在合作社务工的农民遍布东寺村周边的各个村社。贾秀花是甘浚镇中沟村村民,去年她和儿媳妇两个人在合作社打工,一共收入两万五千多元。“在合作社打工的这几年家庭收入有了明显提升,新添置了拖拉机、铡草机等农具,生活条件好了,日子有奔头。

  如今,合作社的小型循环发展模式不仅为王治军和社员们带来了经济效益,产业带动就业也使得周边农户收入增加彰显了社会效益,而茁壮成长的生态林木更是不断改善周边空气质量及环境,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今年合作社在网上开了店铺,也注册了商标,等水果成熟后还打算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比如果醋、杏干等,在网上销售,开辟电商领域。”提到未来发展方向,王治军信心满满。(完)

【编辑:姜贞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