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敦煌“钟情”李广杏:从传统种植到旅游观光的“好营生”

2018年03月31日 0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敦煌“钟情”李广杏:从传统种植到旅游观光的“好营生”
    资料图:每年春暖花开季节,敦煌市月牙泉村成片的杏花开放,吸引游客前来赏杏花游鸣沙山月泉。 张晓亮 摄

  中新网敦煌3月31日电 (侯志雄 艾庆龙)今年43岁的贾志刚是敦煌市月牙泉村村民,该村位于因沙动成响而得名的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在村民的记忆中,微风刮过,地面上的一层薄沙便成此村的“常客”。村民们收入来源以前就是依靠种植李广杏为主,每年开春的天气是当地村民的“头疼事”。

  李广杏,因产地又名“敦煌李广杏”是甘肃省敦煌市的特产水果,其名称来源于飞将军李广的传说,得益于当地气候地理条件,以味道鲜美可口而闻名。

  “建钢架挡风板、上钢架温室。”敦煌市月牙泉镇党委副书记、月牙泉村包村干部张海玲介绍,村民们曾想法设法减弱风沙对李广杏种植的影响,用尽“招数”终究还是败给当地天气。

资料图:每年春暖花开季节,敦煌市月牙泉村成片的杏花开放,村民为游客拉骆驼赏杏花。 张晓亮 摄
资料图:每年春暖花开季节,敦煌市月牙泉村成片的杏花开放,村民为游客拉骆驼赏杏花。 张晓亮 摄

  当村民们还在纠结如何防风固沙时,一名外地人来此旅游时发现杏花繁盛,便与村民商量购买了一片杏花林和几间民房,建起农家青年旅舍,招徕游客“赏杏花游沙山”。随着生意越来越火,村民们便也纷纷效仿,将杏花林免费向游客开放观赏,村民们发现除了销售李广杏外又能赚钱的“好营生”,月牙泉村的农家乐红火起来了。

  春暖花开,李广杏又到了开花期。如今村民们面对天气不再“束手无措”而是更加从容面对。张海玲表示,现在月牙泉村种植的李广杏已从食用转为观光,杏开花期时吸引游客来此观赏,同时借助景区优势,家家户户开始搞驼运和农家乐。

  中新网记者在走访敦煌市月牙泉村和合水村时发现,杏产业都是两村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而在发展过程中前者侧重于观光而后者则以果实销售为主。

  合水村远离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看似短板的地方,恰恰成为该村种植李广杏的优点。合水村银杏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生录告诉记者,该村一直就有种植李广杏的传统,随着李广杏逐渐被外地游客所熟知,虽然种植面积有所缩小,但每年收入在增加。他告诉记者,该村种植李广杏依托网上交易平台和快递服务已远销上海、南京、哈尔滨等大城市。“2017年,我们村销售李广杏收入就达800多万元,种植李广杏已成为村民重要收入来源。”

  “年平均气温为9.4℃,无霜期160天。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李广杏保持较高糖度,干燥的空气抑制了病虫害发生,使李广杏果面光洁而无病虫斑,皮薄色鲜,因此敦煌对李广杏‘一往情深’。”敦煌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生虎说。

  “随着敦煌旅游业兴起,人们对李广杏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产品价格逐年随之上涨。”刘生虎表示,敦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李广杏产业,涉及李广杏产业的村镇不仅局限于观光旅游和销售,更推广至深加工和防风固沙等领域。“截至2017年,敦煌李广杏保存面积达8100多亩,农民种植杏收入超7600万元,已成为敦煌的一大支柱产业。”(完)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