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3月份CPI、PPI增幅同环比双降态势正常

2018年04月12日 13:54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3月份CPI、PPI双双回落不出所料 后续紧盯市场预期变化

  胡敏(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国家统计局4月11日发布今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1%,比上月季节性涨幅高点下滑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PPI同比上涨3.1%,月度涨幅继续呈回落态势,环比下降0.2%。这两个主要物价观测指标均没有超出预期值。物价指数表明:今年一季度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运行保持平稳,物价形势基本健康。

  CPI、PPI增幅同环比双降态势正常

  先看CPI:今年二月份CPI跳跃式上涨达2.9%主要是“节日因素”和“错月影响”。3月份随着“节日因素”消退,CPI数值同环比下降比较自然。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3月份从环比看,食品价格节后回落较多和节后集中出行减少因素致使交通旅游价格大幅下降,这两项指标影响CPI回落在1.67个百分点,其中,鲜菜、鲜果价格、猪肉、水产品价格和鸡蛋价格五类生鲜食品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8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柴油价格均分别下降也拉低了环比增幅。但需要注意的是,从同比看,虽然CPI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鸡蛋、鲜菜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21.1%、8.8%和7.4%,价格上涨态势还是较快,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3个百分点。如果到超市和鲜菜水果店看看,估计感受比较明显,鲜菜、水果价格压重了“菜篮子”,其涨幅远高于肉类价格。3月份,畜肉类价格下降6.1%,影响CPI下降约0.2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0%,影响CPI下降约0.32个百分点。

  笔者有一个观察:这一两年城市生鲜店开得十分红火,一方面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另一方面也说明鲜菜、水果有“厚利”存在,其根源在于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增加了这方面消费需求,也拉动了鲜菜、水果价格不断上扬。要降低其价格涨幅,需要提高物流效率、扩大季节性鲜菜、水果品种生产,保证市场供给的平衡。

  影响CPI变化的非食品价格在3月份同比依然保持温和上行,扣除节日消费比较旺的烟酒价格同比回落较多外,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依然温和上涨,分别上涨5.7%、2.2%和2.7%此外,另外,3月份进入春季处于服装换季、新品上市,价格上涨0.7%;还有节后租房需求增加,带动居住价格上涨0.2%。

  再看PPI:3月份PPI环比降幅略有扩大,同比涨幅有所回落。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2%,回落0.1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中,涨幅回落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合计影响PPI同比涨幅回落约0.43个百分点。涨幅扩大的有造纸和纸制品业,上涨9.2%,扩大1.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5.8%,扩大0.9个百分点。

  从图上看,自去年10月以来,PPI同比涨幅一直处于下行态势,涨幅不断收窄,主要原因是大宗生产资料价格边际增幅一直在下降,一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周期接近完成,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已经达到近两年来的高点。尽管市场存在波动,但继续上行的空间已经不大,绝对值在上涨但相对增幅越来越下,体现到PPI上就是小幅下行态势。另一方面,从工业品供给角度看,无论是一般工业消费品,还是耐用消费品,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充足的供给能力,压制了原材料价格上行的空间。但要预测PPI何时探底或者说出现新的上行拐点,决定因素要看产业政策导向和国际经贸形势的变化,估计在进入二季度后期,随着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的推进,可能局部拉动一些上游产业中间产品和部分制成品价格的波动,进而不排除PPI出现止跌企稳甚至小幅上行,从过往的经验看,PPI周期在24至36个月,2018年年中是这一轮周期的结束,也就是说,PPI同比涨幅止跌点在今年6至7月份。

  后续物价走势主要应跟踪市场预期

  从宏观环境看,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依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保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和物价运行总体稳定,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预期。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8年全年物价涨幅限定在3%左右,从这几年来看,实现这个目标问题不大。而且从这几年来看,我国农产品生产供给稳定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利润持续增长有力支持着整个投资消费市场的稳定。

  但笔者依然维持在今年1月份、2月份对未来物价走势的判断,我们已经连续三到四年物价的低位平稳期,从经济周期因素看,未来我国从通缩走向温和通胀的趋势将最终形成。主要观测方向:一是市场利率的变化。今年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资金的紧阶段,市场利率在利率走廊中已经形成上行态势,资金成本的增加最终会反映到物价指数上。二是国际经济因素的不确定影响。近来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不仅会影响两国进出口形势,更主要的是会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大幅波动,这也将助推生产资料价格上行,加上国际炒家会“兴风作浪”,在未来一定时期会产生输入性通胀。三是国内外减税风潮正起,这给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减税红利”而增加收入、扩大消费,一方面会增加未来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但同时也会造成整个市场消费品价格的上扬。(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胡敏,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副社长,经济学博士,兼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事务和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智库研究员。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陈海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