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巴曙松: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可借鉴“沪港通”等经验

2018年06月15日 23: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上海6月15日电 (记者 缪璐)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15日落下帷幕,在当天举行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回首与展望”专场论坛上,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可借鉴“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经验。

  巴曙松表示,上海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这必须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同时国际市场参与者也必须多元化,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与境外金融市场进行共生性联通。

  但由于各地金融市场的情况不同,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有其独特的交易制度和清算托管制度,欧美等市场也有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规则。两者如何突破制度差异实现互联互通,成为一大难题。

  对此,巴曙松建议,在境外部分实行境外资本市场制度,在中国在岸市场实行内地资本市场制度,双方市场之间再实行一定的转接。实际上,这也正是目前“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所实行的方案,而且效果明显。

  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相继启动,内地资本市场均被注入新的活力。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由于“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的开放,2017年境外对中国证券投资净流入1168亿美元,较上年增1.3倍。其中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569亿美元,增长53%,通过“债券通”渠道净购买126亿美元。“沪股通”和“深股通”渠道流入资金248亿美元,增长2.6倍。

  此外,巴曙松还强调,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对现有的金融中心有合理的功能定位,还要认识到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完)

【编辑:张楷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