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龙江大地壮美丰收图景

2018年09月25日 14:40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5日讯(记者倪伟龄)金秋九月,稻黄蟹肥。黑龙江17.5万平方公里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上,一派雄浑壮美的丰收图景。“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省农业演绎了“十四连丰”的传奇,其中,粮食总产连续5年稳定在1200亿斤以上,连续7年产销量居全国首位。

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举行隆重“开镰仪式”倪伟龄摄

  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省长王文涛为黑龙江省种养殖、营销等“十大王“颁奖。倪伟龄摄

  今年黑龙江粮食再夺大丰收,全省先后建立612个绿色有机水稻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集中连片,渠系配套,设施完善,全省近200万亩水稻实现生产全程可视,确保增产增收。丰收节期间,在“优质香米之乡”、 知名大米品牌“长粒香”发源地,黑龙江省延寿县稻农们沉浸在丰收喜悦中。记者在“2018中国延寿新米节暨延寿大米区域共享品牌发布会上看到,10家“延寿大米”特许代理商被授牌,今年延寿还创新推出的“鲜米专属定制”产销模式,消费者可定制地块、品种、产品。水稻生长全程可视、产品可追溯。两位稻米加工企业经理于万春和崔恕率先认购“鲜米专属定制”001、002号地块。延寿县委书记刘金成告诉记者,延寿县已与全国多家知名稻米加工企业开展定制合作。

  2018中国延寿新米节暨延寿大米区域共享品牌发布会,优质大米品牌产销定制合作推介现场。黄力辉摄

  巴彦县黑山镇增产村,村民们正欢庆第一个丰收节。记者在现场看到,村路平整广场宽,秧歌欢舞歌声甜。村容整洁环境美,收获沉实幸福感。今年增产村喜事连连,合作社榛子种植项目已见成效;马家店屯新修水泥路即将竣工......

  今年黑龙江增产增收,金融助农不可或缺。正赶上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黑龙江省友谊县,合兴粮油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秉义对农发行助农贷款赞赏有加。为顺应粮食收储政策的改革,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及时落实粮油信贷资金,为企业提供了1亿元贷款额度,帮助企业只用22天就收购了84600吨玉米。这既解决卖粮农民变现问题,也帮助企业创造效益800万元。农发行友谊县支行行长李长军对记者说,我们采用粮食信用保证基金贷款模式,企业出资一定额度缴纳到省政府在农发行黑龙江分行的专户,农发行放大10倍杠杆。友谊县目前5户市场化收购企业申报额度2.1亿元。

  2018中国延寿新米节暨延寿大米区域共享品牌发布会现场,10家延寿大米特许代理商被授牌。黄力辉摄

  黑龙江增产增收,得益于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近两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调减3000多万亩,同时力推蔬菜产业发展。哈尔滨市农委发布了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意见,提出对符合扶持条件的蔬菜产业项目给予补贴。新建1亩大棚补贴5000元,新建1亩温室补贴2万元……今年哈尔滨市蔬菜面积增加4.2万亩,达到94万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增加到30万亩,新增1.2万亩。食用菌发展到22.3亿袋;瓜果类发展到17.9万亩,新增4万亩。

  黑龙江增产增收抗灾措施是保障。今春以来,受降雨偏少、江河来水偏少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旱情迅速发展。到5月24日,全省受旱面积最高已发展到2290万亩。面对旱情,黑龙江派出抗旱工作组赴旱区实地踏查。协商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和大顶子山航电枢纽管理处,调度丰满水库、尼尔基水库、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莲花电站加大下泄流量,缓解沿江各县水田泡田期缺水问题。各旱灾市、县组织群众增打抗旱补水井、启动灌溉设备、开展渠道清淤、二级导水等措施,努力扩大抗旱浇地面积。全省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32亿元,出动抗旱人员33.2万人,投入机电井9.7万眼、机动抗旱设备4.9万台套,出动机动运水车辆7.23万辆,抗旱用电974万度,抗旱用油4095吨,抗旱浇灌面积284万亩。

  黑龙江增产增收“节水农业”见成效。黑龙江省今年出台《关于做好农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建立农业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条件相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农业节水体系。传统旱作区和旱田经济作物区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水田区加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做好输水环节、田间环节、管理环节的节水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在黑龙江安达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的玉米示范田里,记者见到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玉米长叶舒展,青翠欲滴。 对膜下滴灌的优势,大庆市水务局局长杨树义归纳为3点:一是高产。膜下滴灌实行两垄一平台栽培,亩保苗比常规灌溉多千株以上,可增产玉米千斤。二是增收。常规灌溉,每亩玉米纯收入约400元。膜下滴灌,每亩每年设备成本142元,地膜70元,加上种子、肥料等投入,亩均投入约700元。以单产玉米2000斤计,收入2100元,扣除成本,纯收入1400元,增收1000元。三是节水。经测算,膜下滴灌耗水量仅为喷灌的二分之一,漫灌的七分之一。

【编辑:陈海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