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2018年12月25日 2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电 (王庆凯)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表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商事登记制度不断改革发展,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中国也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马正其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回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40年的商事登记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发展的见证和缩影。

  据了解,围绕百姓经商创业的难点痛点,中国先后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名称管理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等一系列改革,推动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同时,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改革,以“减证”促“简政”,降低了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成为“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马正其表示,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积极推动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创新,实施年检验照改年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形成,开创了市场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马正其指出,实践证明,中国商事制度改革释放了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促进了营商环境优化。

  一是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0年来,中国市场主体数量由49万户增长到目前1亿余户,增长了222倍。

  二是扩大了就业和税收,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例:1978年中国个体经营者只有14万人,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7237.45万户、私营企业3105.37万户,分别增长了516倍和342倍。目前,个私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解决了近3.57亿人的就业问题。

  三是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

  四是改善了营商环境,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较去年大幅上升65位,排名28位,五年来累计上升130位,中国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完)

【编辑:丁宝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