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李东东谈新闻:开国通讯报道是怎样写成的(2)

2011年02月25日 15:52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一版

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通讯—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同志们看这张报纸,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那天的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记录的是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开幕,报眉上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九月二十二日”,时间用的是民国时间,当时无论解放区、国统区,都是这样用的。报头底下的中央党报的地址,在北平王府井大街。我为什么要说到这里,一会儿我会跟同志们谈谈我对新闻和历史关系的思考。这张报面上,上半版是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毛主席的开幕词,毛泽东主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在世界的东方要建立怎样一个新的中国,开宗明义、两千多字就讲清楚了。新闻头条是新华社消息,肩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主题是《中国人民政协开幕》,副题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宣布了多少任务呢?制订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与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国旗、国徽,决定国都所在地和年号。倒头条是社论,社论的标题非常醒目扼要——《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中间有一条消息和一篇通讯,通讯的题目《“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从毛泽东主席的开幕词中提炼出来的。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当时都通过新闻报道向社会发布周知。

  政协会议是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怀仁堂原为清廷西苑里的仪銮殿,推翻帝制、重建之后改名怀仁堂。当年北平饱经战乱,百业凋敝,找不到一个能容纳千人开会的会场,只能给怀仁堂的院子加了顶,连宫殿四周廊下,作为建立新中国的会场。在这么拥挤的情况下,不可能给新闻记者多少名额,特别是在主席台区。各民主党派出于对中共中央的尊重,在怀仁堂主席台区给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各一个文字记者名额,加上摄影记者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不多的几个记者。只有这几位同志能够到主席台区进行采访。他们没有固定的座位,手里只有一支笔和一个本子,要一刻不停聚精会神地关注主席台和主席台区发生的一切。会场怎么布置的,毛主席怎么走进会场,说了什么,各位领导人、各界代表们怎样说怎样做,什么表情等等,都要靠新闻工作者记录。当时没有录音机、录音笔这样的设备,照相机也只有少数摄影记者拥有,更没有背景资料、通稿等等。新华社记者为了确保发出的消息真实无误,散会以后就紧跟着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从他们手里把讲话稿要过来。如果现场要不到,就得回头去找中办。新华社记者在当天会议结束后,要马上根据现场观察和可靠的正式文本写出消息。我父亲作为党报记者,任务是写通讯特写,要靠自己在现场的观察,以及调动背景知识积累、分析联想写出通讯,《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开国第一篇通讯报道就是这样完成的,刊登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

  政治协商会议一共开了8天,新华社发了8篇消息,《人民日报》发了8篇通讯,逐日记载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诞生的过程。9月28日之前,《人民日报》的报眉上还是用的中华民国纪年,社址在北平王府井大街。到了9月28日那天的报纸,变化就很大了,因为9月27日决定的事情很多,决定了多少事情呢?通过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通过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国都定于北平更名为北京,国旗、国歌及纪年均已确定。9月28日的报纸,同志们可以看到,报眉上是1949年9月28日,此前一天还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而《人民日报》的社址,到了这一天由北平王府井大街改为北京王府井大街。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相对很艰苦,工作条件也非常有限,但是党报记者充满激情,忠诚勤勉,那是不能出一个差错的,更不要说新闻不真实了。

  这里有一张照片,大会第一天,毛泽东主席在怀仁堂签到,当毛主席走进怀仁堂坐下来准备签名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他,请你签上党派,所以他签的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朱德同志签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因为朱德同志是在解放军的代表团里。还有一张照片,大家都看到了,代表们都站起来了,大家都在鼓掌,只有毛泽东同志神情庄重没有鼓掌。这张照片记录的是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情景。当天下午的会上,公布了选举结果,票数也公布了。那天的通讯,我父亲的第8篇特写《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记人民政协最后一天大会》,就是这么如实记的:“刘少奇宣布:‘到会有选举权的代表共五百七十六人。’如数发下选票后,在我们开国史中最庄严的仪式正式开始。每一个人经过一度深思,立刻在选票中表达出自己的希望。其实代表们都是胸有成竹的,谁领导了中国的革命,谁把灾难重重的中国人民解救出来,谁一定被选择为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他会继续领导我们永远走向胜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