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方志敏被捕万死中求一生 争取看守兵以越狱(图)

2011年03月15日 09:1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方志敏在狱中》(作者张怀江)

方志敏被捕照。

  1934年到1935年,是中国革命凄风苦雨的两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不得不放弃苦心经营的中央苏区,走上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同样艰苦卓绝的,还有未能跟随主力一道转移,而是留在南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小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陈毅元帅写于游击赣南时期的诗句,足为当日血雨腥风之写照。

  1935年1月,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的方志敏在皖南被敌军重兵围困,弹尽粮绝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不朽名篇——《清贫》、《可爱的中国》。这是一个共产党人最后的内心独白,关于信仰,关于操守,关于对国家民族深沉的大爱。

  北上抗日

  这间囚室,四壁都用白纸裱糊过,虽过时已久,裱纸变了黯黄色,有几处漏雨的地方,并起了大块的黑色斑点;但有日光照射进来,或是强光的电灯亮了,这室内仍显得洁白耀目。对天空开了两道玻璃窗,光线空气都不算坏。对准窗子,在室中靠石壁放着一张黑漆色长方书桌,桌上摆了几本厚书和墨盒茶盅……骤然跑进这间房来,若不是看到那只刺目的很不雅观的白方木箱,以及坐在桌边那个钉着铁镣一望而知为囚人的祥松,或者你会认为这不是一间囚室,而是一间书室了。

  这间囚室所在的南昌绥靖公署是国民党围剿红军的大本营;囚室中这位每日埋头写作的“犯人”化名祥松,实则是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

  “手执着笔,一面构思在写,一面却要防备敌人进房来”。狱中写作,困难可想而知,但方志敏却执意要在敌人眼皮底下,为党留下“十余年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这次失败的血的教训”。

  1935年1月,方志敏在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途中兵败被俘。这次失败不但令8000多人的队伍损失殆尽,就连他苦心经营多年的闽浙赣苏区也危在旦夕。

  “蠢子!木头!为何从前都精明,而这次却如此糊涂!”每每想起这次失败,方志敏都这样骂自己。“如果不那样做,如果这样做,那还会失败?”有时,他甚至一边捏紧拳头捶打自己,一边忿忿地骂道:“打死你这个无用的死人!”

  1934年7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陷入了危局。一方面,蒋介石亲手制定围剿计划,调集50万大军扑向中央苏区;另一方面,从共产国际来的“洋军师”李德,却始终坚持他“建正规军打阵地战”的错误思想。

  队伍越打越少,根据地越打越小。此时,就连一直叫喊着“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李德,也不得不考虑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问题。

  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启程在即。为了分散敌军注意,牵制敌人兵力,中革军委在长征前派出了两支队伍——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红六军团西进。按照中央的意图,这两支队伍一为调敌,一为探路。

  北上抗日先遣队踏上了征程,但它显然不是一支精干的队伍。大将粟裕时任红七军团参谋长,上世纪70年代末,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为了执行新任务,突击补充了两千多名新战士,合计六千多人。其中战斗人员四千多人……非战斗人员约二千人,包括中央派出的一个随军工作团。武器也很不足,全军团仅有长短枪一千二三百支,一部分轻重机枪和六门迫击炮,许多战士背的是梭镖。但其它物资却不少,中央交付部队随带的宣传品就有三百几十担,连同部队的后勤物资及炊事担子,总共五百多担。

  中央给这支队伍的任务是艰巨的:深入敌后建立游击区,开展反日运动,号召民众武装反日,并建立新的苏区。

  由于兵力太少,这支队伍并没有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1934年11月,长征途中的中革军委又给闽浙赣苏区主席方志敏发来电令,命他率队与路过的红七军团合编,组成新的红十军团,继续北上。

  当时方志敏正犯着痔疮,每天流着脓血,不但不能骑马、走路,连椅子也坐不了,只能半躺着。有人主张他留在苏区,但他坚持要亲自带队北上。

  这次任务的凶险,方志敏何尝不知,但他在遗稿中写道:“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出征后,他在给妻子缪敏的信中写道:“这次出发,任务是非常伟大的,将来的胜利也是伟大的,你今后将在无线电话里得到我们胜利的消息。”

  没想到,这一去却成永诀。

  陷入重围

  8000多人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一路向着南京方向挺进。蒋介石大为震惊,马上调集10万兵马堵截。结果,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的第一仗——谭家桥之战,便遭遇大败。

  如今回溯这场战役,兵力悬殊,武器落后……都是无法避免的客观原因,但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的指挥失当,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刘畴西是红军中有名的独臂将军。他1922年入党,进过黄埔军校,做过孙中山的警卫,在第一次东征中失去了左臂,参加过南昌起义,还到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留过学。

  这一役,他的对手是国民党陆军补充第一旅旅长王耀武,黄埔三期生。面对身为黄埔一期生的刘畴西,王耀武是不折不扣的“小师弟”。

  可谭家桥一战,刘畴西原本设计好的埋伏阵却落了空。

  1934年12月14日,刘畴西命二十师、二十一师埋伏在王耀武旅途经的谭家桥一带。谭家桥两侧山林茂密,地势险要,极利于伏击敌人。可二十师和二十一师多是新兵,战斗经验不足,没等敌人团指挥部进入包围圈,就先开了火。结果伏击不成,反让敌人占了先机。是役,十九师师长寻淮洲伤重牺牲。

  1959年,王耀武回忆这场恶仗时写道:“敌人今天向我们袭击过早了,如待我们最后的部队通过乌泥关,他们再派部队占领,那不费一弹就可以占领该关。对我们形成包围以后,再开始对我们猛袭,我们就很可能失败了。”

  出师不利,大将先折。方志敏感到北上再无可能。他决定带部队返回闽浙赣根据地,重整旗鼓。由于情报几乎为零,方志敏不知道,此时敌人已在他们返回的路上布下了好几道封锁线。

  到达闽浙赣苏区边缘时,队伍已经被打成了两截。方志敏与粟裕率领的800人冲在前面,连夜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回到苏区。而刘畴西与继任十九师师长王如痴率领的大部队则落到了后面。方志敏见军情紧急,一面派人通知刘畴西抓紧跟上,一面命令粟裕带先头部队火速冲出重围,自己则不顾众人劝阻,仅带着十几名警卫人员留下,等待和大部队会合。

  此时,刘畴西又表现出他优柔寡断的特性。尽管接到了方志敏要求迅速突围的军令,但他觉得战士们太过疲劳,便在距离先头部队仅五华里的地方休整一晚。正是这一夜的迟疑贻误了时机,敌人堵死了返回苏区的通道,围成了铁桶阵。

  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七倍于己的敌兵围困,惨烈的“怀玉山血战”随之开始。红十军团坚持了月余之后,弹尽粮绝,无路可走。方志敏在遗稿中回忆,一个夜晚,当他燃着两堆篝火,站在怀玉山头呼唤四下躲避的红军时,只叫出了80多人。

  奉命搜山的王耀武见证了红军战士们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惨烈画面:

  分散潜伏在山地丛林中的红军人员,在严寒的天气里,数日不得饮食,冻饿得躺在地上动弹不了。有的想拿枪向国军射击,因手冻僵,扣不动扳机,打不出去。有的挣扎着向国军投掷手榴弹,因肢体被冻硬,无力投掷,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补充第一旅各团,在搜山中所送来的红军人员,面黄肌瘦,手脚冻裂,因喝不到水,嘴上起泡的很多。

  就在王耀武奉命在怀玉山北部搜索时,一场意义重大的会议正在遵义召开,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些成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然而,方志敏不能再看到这一切了,他和刘畴西已经落在了国民党独立43师727团的手里。

  被捕时身无分文

  其实,在山上连续搜索了半个多月的国民党军队并没有发现方志敏,是方志敏的贴身卫士魏长发在被捕后无耻地出卖了他。

  1999年,自幼生长在怀玉山的江西籍文史爱好者程小波,萌生了重走抗日先遣队北上之路的想法。在4年多的寻访中,他意外地找到了魏长发的外甥和女儿。

  方志敏是如何被叛徒出卖的?通过二人的叙述,诸多细节一一浮出水面。

  程小波告诉记者:“‘魏长发’这个名字是个误传,他女儿告诉我,其实他叫‘魏灿发’。”

  魏灿发的外甥陈火亮对程小波说,方志敏被捕的两天前,已经与刘畴西等人走散。他和魏灿发避在陇首高竹山的一个石煤洞里。可巧,魏灿发的姐姐家在附近的陇首村。魏灿发本打算偷偷到姐姐家找点吃的,可刚一露头就被敌人给抓住了。敌人许诺给他一百大洋和一个女人,魏灿发立马就投敌叛变,告诉敌人“方志敏还在山上”。

  一场地毯式大搜查马上展开。1935年1月29日,怀玉山朔风彻骨。在柴草堆里躲避了近6个小时的方志敏,被两名国民党士兵发现了。

  两名士兵逮着这样的大人物,并不急着回去邀功。凭着多年在国军中混事儿的经验,他们认定方志敏身上一定藏着不少金银财宝。可是,从棉袄领子到袜底翻了个遍,他们只找到一块表和一支自来水笔。心有不甘之下,一个士兵拿着柄手榴弹,做出要拉出引线抛掷的姿势,威吓道:“赶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

  “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在狱中写成的名篇《清贫》中,方志敏用戏谑讥讽的语气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有的有的。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对这两名“怀疑而又惊异”的士兵,方志敏淡淡地说:“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

  两个国民党士兵无法理解方志敏的话,对他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只好满腹疑窦将他押走。

  被捕当晚,敌人就对方志敏进行了审讯,他们一再逼迫方志敏写点什么文字,供他们回去请功领赏。方志敏也不多说,当场挥笔,写下了一篇二百多字的自述,字字铿锵如金石:

  方志敏,弋阳人,年三十六岁,知识分子,于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次大革命。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七年,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弋阳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创造苏区和红军,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革命意志益加坚定,这次随红十军团去皖南行动,回苏区时被俘。我对于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我这几十年所做的革命工作,都是公开的。差不多谁都知道,详述不必要。仅述如上。

  这篇自述成为方志敏的第一篇遗作,后在1985年被收录在由邓小平亲笔题写书名的《方志敏文集》中,作为首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