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方正为日开拓团立碑 专家:碑文献媚之气忍无可忍(2)

2011年08月05日 05:3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方正为日开拓团立碑专家:碑文献媚之气忍无可忍(2)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 回应

  方正县政府开微博释疑

  昨晚,方正县外事办主任王伟新对记者表示,他正在赶去园陵途中。对于有网友称被泼漆的碑墙已被清洗干净,王伟新拒绝证实。对于这座碑墙今后将怎么处理,王伟新表示不清楚,也不敢做主。

  3日下午5点多,方正县政府在新浪开设了微博。晚上8点55分微博发布了一张“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墙的图片和一段视频。对立碑事件做了解释。

  王伟新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1.5万人的开拓团民集结在方正。其中5000余人因为饥寒和疾病死亡。上世纪60年代,经过逐级上报到国务院,周恩来批准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方正建了这座日本人公墓。

  王伟新昨日对记者介绍,为了更好发挥公墓对日交往的教育和社会作用,2007年他们逐级申报到国家有关部门。然后用了2年时间筹集资金,搞基础建筑,直到今年7月把这座名录碑墙立起来。

  王伟新此前在微博中称,建立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墙,绝不是为团民歌功颂德,而是展现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体现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把团民名字刻录其上,因为开拓团民也是经济上的侵略者,同时让世人反思战争的危害。

  - 专家说法

  “开拓团立碑”突破历史尺度

  昨日,知名抗战史研究学者,《军营文化天地》主编余戈对记者表示,“开拓团”是日本侵略者的一部分,不断在日军武力庇护下强占中国农民土地,使无数中国人流离失所;他们也是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兵源之一。

  余戈说,方正县政府拿上世纪60年代的史实为当前立碑行为辩解站不住脚。他介绍,当时国务院批准建立公墓时,使用了中性的名字,“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而不是“方正地区日本开拓团公墓”。

  他认为,此次事件的焦点是方正县改变了1963年建公墓时确定的中性称谓,让“开拓团”这一侵略殖民色彩的称谓直接刻入碑墙之上,“属于突破历史政治外交尺度的行为”。

  余戈称,此事“暂不论肇事者的背后心态”,从技术上说,“开拓团”也应该加上引号。同“伪满洲国”,“日本派遣军”等称谓一样,表达一种政治上的不承认。

  余戈说,本着人道主义,收纳埋葬敌人尸骨是世界通例。但是立碑性质不同,碑文和碑题更应谨慎。

  余戈说,他逐字逐句分析了“开拓团”碑墙序言,序言完全回避了对开拓团的历史性质评价,回避其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完全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立碑。“这么做毫无警示之效,献媚之气让人忍无可忍”。

  余戈表示,如果不拆掉碑墙,起码应该在碑文主题的“开拓团”上加引号。修改序言,其中必须加上中国政府对开拓团的历史性质评价,并标明地方政府立碑立场。

  - 网言

  “树碑本身是有祭奠崇敬之意的,不等同于记录历史。能想像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树一块纳粹屠夫的碑吗?荒唐!”

  ———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 

  “乱世出妖孽!这帮人是不想进祖坟了!”

  ———学者钱文忠 

  “如果别人把你家霸占了,把你家女人强暴了,你还要在你家里建一个霸占纪念碑吗?”

  ———网友乔治老芦 

  “这根本就是自取其辱,人日本人会在广岛树立什么美国人的公墓吗?荒谬!”

  ———网友 

  “墓碑主要作用就是提供给后人一点前人讯息,明白自己经历。根据方正县的特殊历史,我支持方正县建这个碑,正视历史的民族才能成长。”

  ———网友贾东岸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杨万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