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译者谈诺奖得主作品:关注小人物苦难 更真实震撼

2015年10月11日 16: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石家庄10月11日电 (记者 陈林)“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作家或某种流派的领军人物,作品多以口述实录形式关注苏联时代重大历史事件中小人物的苦难,更为真实震撼,这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史上并不多见。”

  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作品的中文译者之一、翻译家“晴朗李寒”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阿列克西耶维奇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14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

  晴朗李寒曾在俄罗斯生活、从事翻译工作近10年,至今已参与翻译俄语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十余部,现居河北。此前他曾校译过阿列克西耶维奇记录苏联在阿富汗战争的作品《锌皮娃娃兵》、又独立翻译完成了她关于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不幸遭遇的口述纪实作品《我还是想你,妈妈》(又名《最后的见证者》),后一作品将于近日出版。

  得知阿列克西耶维奇获奖,晴朗李寒说非常高兴,却不意外,这位女作家连续几年都是候选人中热门作家。他认为,她的作品聚焦于重大历史事件中普通人在苦难前的遭遇,通过几乎不加修饰的记录,反映出更为真实的人性。作为新闻记者,她以敏锐观察力和视角,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事件中的普通当事人,寻找新闻背后的新闻。

  阿列克西耶维奇出生于乌克兰,代表作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最后的见证人》、《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的》(又名《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等,作品纪实性强。此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为“她的复调式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我在翻译她作品过程中感到非常震撼,也感动其中。”谈及阿列克西耶维奇的作品,晴朗李寒说这些作品几乎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就是对人性的关注、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向往,这些都表现出作者的悲悯情怀。此外她能尊重史实、敢于冒犯主流官方意志的勇气也非常难得。

  晴朗李寒历时一年翻译完成了《我还是想你,妈妈》。他说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在一些2-12岁的儿童身上经历的战争:他们有的在上学,有的在上幼儿园,还有的在进行夏令营,没有想到战争会突然而至。这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直接被带入燃烧战火中,甚至直面死亡。

  “孩子的视角、口述式的实录,让我在翻译中如同身临其境,静静倾听他们的叙述。”晴朗李寒说,这种真实、震撼,让他数次落泪。

  相比其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外国作家,阿列克西耶维奇的中文译本并不多。对此晴朗李寒说这主要在于她的作品数量本身并不大,但每一部书的创作周期都很长。《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的》曾在苏联时代引起巨大反响,而《锌皮娃娃兵》、《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相对弱一些。

  据报道,因为坚持独立报道和批判风格,阿列克西耶维奇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他也敢于批评白俄罗斯政府和普京政府。对于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也有政治因素时,晴朗李寒表示,政治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即使文学不去干预政治,政治也会去干预文学,这种可能并不排除。(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