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为何童书畅销榜多“套书”?源于家长高位心态

2015年11月07日 08:2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前不久刚去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也参加了一些童书的版权会,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抱歉,已经卖了。”

  “中国人就要成套的”

  对于国外的出版社来说,庞大的中国市场简直是天外财星。国外出版社新书版权没得卖了,就从故纸堆里扒拉出自己都已经不再出的图书兜售版权。童书尤甚,开卷报告一说“童书板块是在下滑市场中唯一的亮点”,全中国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都挤进了童书板块。

  这就是在童书榜上出现成套图书的比例高于成人书的原因。书展上某位日本版权公司代表很耐心地告诉我,她带到法兰克福上的基本都是单行本,和在北京书展上不同,“中国人就要成套的。”

  比如,这次出现在榜单上的诸多套装。殊不知国外出版社攒了好多年才形成一系列,比如《皮特猫》系列。当年第一本出来的时候,根本没有“宝宝第一套好性格养成书”之类的大帽子;即便因为受欢迎后续又有新书推出,也没有给出一个功能性的定义。为什么来到中国就需要一顶这样的大帽子?

  刨根究底,这都是网络书店的功劳,要求出版方把卖点提炼出来直接发书名上。买书的是家长,家长那一点点想和孩子借道阅读谈人生的小心思早就被卖书的琢磨透了。“宝宝情绪管理图画书”估计也是这样的路子。好端端的故事变成了教材,阅读的乐趣被说教取代了。

  没有一读治百病的书

  对于中国家长来说,“高位”心态一直无法改变,始终都无法把孩子当成是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话,忽视儿童成长的自主性。家长们还特心急,没空去啃家教书,就希望“一读治百病”,不把这些书供上畅销榜才怪呢。

  其实,也是可以大大方方和孩子们讨论事情的啊!比如有套书叫《我要更出色》,作者琼·贝利是美国的儿童教育专家,在这套书里,贝利选取了29种最令家长烦恼的行为,相应地就甄选了29 种孩子亟须了解的“应该学习的生活技能”,每本书的书名都是“我不……”,比如“我不邋遢”、“我不粗心大意”、“我不懒惰”、“我不自私”等等。直接用平等的方式和孩子来讨论生活情景,孩子不再是被教育的客体,而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主体,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而家长,也可以在这套书中反思自己,实现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愿望。

  更可悲的是,无论是以上哪个类型的书,中国原创作品都少得可怜。(歪歪兔大概是能说得上来的系列之一。)如何把儿童的成长做到书中去,需要低幼童书编辑去思考,需要专业作者去探索新的形式。

  不管怎么说,用阅读来取代苦口婆心的说教已经是进步了,我们也不能太苛求寻找自虐的中国父母。

  撰文/李湃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