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海传奇:《更路簿》凝血铸命 老船长百代承继

2016年06月19日 18: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南海传奇:《更路簿》凝血铸命 老船长百代承继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海南潭门6月19日电 题:南海传奇:《更路簿》凝血铸命 老船长百代承继

  中新社记者 王子谦

  1948年,13岁的海南渔民苏承芬在故乡潭门港登上木帆船,此后半个世纪闯荡南海。虽已耄耋之年,他仍记得掌舵后父亲郑重交予《更路簿》的情景,“里面每一个字都是祖辈用生命换来的”。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开发和经营西、南、中沙群岛的过程中,用海南方言字写成,利用文字和地图的方式描绘出的航海手册。其最早出现在元代,盛行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记录了南海海域的100多处地名和重要的海洋资讯。

  时光流逝,彼时的老船长们正逐渐退出历史,只有《更路簿》记录下他们的南海传奇。

  学者目前发现的《更路簿》有10余个版本的抄本,共命名南海岛礁136个。苏承芬展示所保存的三本《更路簿》,分别是祖传的风帆《更路簿》和他编写的两本机船《更路簿》,涵盖了从海南岛前往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及东南亚一带的行船路线。

  苏承芬说,在没有精确的航海图标和卫星定位系统的年代,凡前往南海作业的渔船必备《更路簿》和罗盘,前者查询航行路线,后者确定航行方向,“一辈子严格按照《更路簿》行船,没有出过危险”。

  “如今有了卫星导航和航海地图,但从潭门到南沙还是走《更路簿》的线路,这是一代代船长的共同经验。”苏承芬说。

  在苏承芬眼里,《更路簿》凝结了潭门世代渔民的经验和心血,是经过千百年探索逐步固定下来的“最佳路线”。

  “每年立冬后当南海上空刮起北风就扬帆出海,按照《更路簿》记载的角度更换行船方向,再结合海况穿行在岛礁之间。”89岁的老船长卢业发捧出祖父传下的《更路簿》,说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记载着他的航海生涯。

  潭门渔民有言,“自古行船半条命”,三圈、猫注、黄山马峙、鸟仔峙、罗孔……一个个岛礁就是航海的坐标点。卢业发说,1947年农历十月他的渔船曾在西沙作业时受损,凭借《更路簿》安全脱险。

  长期研究《更路簿》的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指出,现存的《更路簿》已能够充分反映,南海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海南大学法学院特聘院长、原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认为,从《更路簿》中可以推导出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捕鱼权、航行权和所有权,同时也是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法理证据和历史证据。

  在86岁的黄家礼记忆里,父亲黄兆芳经常驾驶渔船来往于潭门和星洲(新加坡)间。而如今《更路簿》背后的经验依旧在新一代船长中传承,除了探索祖辈们准确行船的奥秘,还能帮助年轻人在滔滔南海中找寻更多的鱼群。

  经调查,目前潭门镇只有9位老船长健在,已故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路簿”传承人王诗桃的孙子王振忠建起“更路簿展览馆”,将家传《更路簿》与渔民南海作业用品共同展出,希望传承与更新独有的海洋精神。(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