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蝴蝶翩翩送“英台” “越剧十姐妹”终“团圆”

2017年11月01日 19: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蝴蝶翩翩送“英台” 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追悼会在沪举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1月1日电 题:蝴蝶翩翩送“英台” “越剧十姐妹”终“团圆”

  作者 王笈

  越剧宗师傅全香遗体告别仪式1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大厅外早早围起的大批戏迷里,手持“化蝶”画作的张先生很是“显眼”,“‘越剧十姐妹’里,傅全香是最后一个走的,我用蝴蝶(作画)送别她,傅老师的作品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10月24日,中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在上海病逝,享年94岁。作为“傅派”艺术的创始人,傅全香的唱腔音色甜美、润腔华彩,表演富于激情,留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李娃传》等多部传世作品。

11月1日,越剧宗师傅全香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殷立勤 摄
11月1日,越剧宗师傅全香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殷立勤 摄

  “傅老师喜欢吸收很多(艺术),话剧、川剧、评弹等等,也拜过程砚秋为师,所以‘傅派’艺术是唱做并重,表演、唱腔跌宕起伏,塑造的形象都是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古代悲剧女性。”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陈颖说。

  回顾傅全香的一生,她1933年进入四季春科班学艺,工花旦;1936年首次进入上海,演出于老闸大戏院;1940年在新戏《恒娘》中扮演恒娘,声誉鹊起;1947年为筹建剧场和戏校,与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等10人联合义演《山河恋》,轰动上海,“越剧十姐妹”因此得名。

人们纷纷前来送别傅全香。 殷立勤 摄
人们纷纷前来送别傅全香。 殷立勤 摄

  “老师是一个随和、有幽默感的老人,但是上了台就非常精神抖擞、光彩夺目,是我从艺最深刻的一盏指路明灯。”守了恩师一夜的陈湜面容憔悴地出席了当天的追悼会,她是傅全香的关门弟子,“傅老师很早就生病了,开过很多次刀,但是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影响着我们一代越剧人。”

  在“傅派”弟子们的记忆里,烙印着傅全香一个个坚强的身影。1983年,手术刚过半个月的傅全香坚持赴香港,绑着绷带登台演绎《李娃传》,一场演出下来,不仅汗湿衣襟,纱布也印上了血迹。回忆起这桩事,陈颖至今仍感到后怕,“老师说,不能辜负香港观众对她的期望。老师对待艺术就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

  2006年,傅全香带“傅派”传人裘丹莉复排已有28年未曾完整上演的经典名剧《情探》。彼时80多岁高龄的傅全香亲自参与了剧本修改、导演选择、舞美设计等过程,坐在台下观看了每一场排练。“老师希望我把这个戏重新搬上舞台,这份精神令我很受鼓舞。我希望能把‘傅派’艺术发扬光大,这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裘丹莉说。

追悼大厅外早早围起了大批戏迷,送别越剧宗师傅全香。 殷立勤 摄
追悼大厅外早早围起了大批戏迷,送别越剧宗师傅全香。 殷立勤 摄

  2007年起,傅全香久卧病榻10余年,始终心系着中国的越剧事业。尚能说话的时候,她还常常看着弟子们的演出视频,指点一二,“到后面几年,老师已经不能说话了,我就告诉她我们去了哪里演出,老师会用眉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一心牵挂着我们的艺术。”陈颖告诉记者。

  这一天,天南地北的人们为送别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远道而来。肃穆的大厅里,一曲《梁祝》改编成的女声哼鸣轻轻流淌,悲哀的旋律划过心尖;两侧有挽联“全心弘扬越剧艺术厥功其伟,香远益清音容笑貌永驻人间”,是这位越剧宗师一生的写照;几只蝴蝶在遗像边久久萦绕,似在送“祝英台”最后一程。

  张先生说,“傅老师的名字是和越剧连在一起的,她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海外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如今,“蝴蝶”飞上天了,“越剧十姐妹”终于在天上“团圆”,而她们的作品则永远留在了人间。(完)

【编辑:潘力维】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