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戏遗响”莆仙戏的传承路:从“草台”到“课堂”

2017年12月09日 17: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南戏遗响”莆仙戏的传承路:从“草台”到“课堂”
    图为莆仙戏《海神妈祖·梳发立志》选段。莆仙戏剧院 供图

  中新网莆田12月9日电 (林玲)“山朦胧,水朦胧,天地茫茫烟雨中;天悠悠,地悠悠,桨声欸乃,江水无语流。”91年出生的俞植是福建省莆仙戏剧院的一员,他所演绎的这出《江上行》是他颇有自信的一出莆仙戏。

  “在我们剧院,像我这样的青年演员有很多,而且还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作为莆仙戏的青年传承者,俞植有感而发,“莆仙戏不再只活跃于乡间‘草台’,它正逐渐走向课堂和剧院,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爱。”

  莆仙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而又独特的地方剧种之一,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南戏遗响”之美誉。2006年,它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院长吴清华表示,莆仙戏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目前,剧院正在实施莆仙戏进校园活动,让莆仙戏的影响从“草台”到“课堂”全面普及,从娃娃抓起,让他们理解热爱这一莆田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17年12月3日,莆仙戏剧院走进湄洲第一中心小学开展莆仙戏进校园活动。莆仙戏剧院 供图
2017年12月3日,莆仙戏剧院走进湄洲第一中心小学开展莆仙戏进校园活动。莆仙戏剧院 供图

  政府重视 多举措振兴莆仙戏

  近年来,莆田市大力实施莆仙戏振兴计划,按照文化体制改革“事业体制、企业机制”的原则,以市委办、市府办名义出台《关于莆仙戏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编制、资金、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一定保障,有效促进莆仙戏这一古老剧种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2016年3月,在现有莆仙戏剧院的情况下,加挂莆田市莆仙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牌子,为财政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增加保护、传承和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的职责,配备30名人员编制。2017年6月,莆田市莆仙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新成立的莆田市莆仙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与莆仙戏剧院实行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模式,主要承担保护、传承和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职责,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大力开展群众文艺演出、文艺下乡、艺术交流等活动。

  据莆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改办主任王金煌介绍,政府正大力实施莆仙戏抢救保护计划,收集整理戏曲录像资料200多辑,乐谱、剧本资料近100册。复排被誉为莆仙戏表演艺术的大百科剧目——《目连戏》,通过录音录像编辑成教学教材,并参与各级展演活动,引发全国戏剧界的广泛关注。

图为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文化惠民演出进乡村。莆仙戏剧院 供图
图为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文化惠民演出进乡村。莆仙戏剧院 供图

  因为这一系列举措,莆仙戏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白兔记》《目连救母》分别获得第五届、第六届巴黎中国戏曲节的最佳传统剧目奖;《春草闯堂》获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选段入选中宣部、文化部2016年新年戏曲晚会等。

  剧院牵头 莆仙戏传承进校园

  2017年12月1日-3日,第二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莆田湄洲岛开展。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受邀前往演出莆仙戏新编传奇剧《海神妈祖》。在演出开始前,吴清华仍不忘前往湄洲第一中心小学进行莆仙戏的进校园活动。

  “我们剧团每年下乡演出300多场,进校园的活动亦有几十场。”吴清华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想要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爱好,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剧院大力开展莆仙戏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了解莆仙戏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同时,加强莆仙戏人才培养亦是传承莆仙戏的重要环节。

图为莆仙戏《瓜老种瓜》剧照。莆仙戏剧院 供图
图为莆仙戏《瓜老种瓜》剧照。莆仙戏剧院 供图

  王金煌对记者表示,莆田不仅开展老艺人“薪火相传”计划,充分发挥莆仙戏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老艺人的“传、帮、带”作用,还建立“名家传戏--莆仙戏名家收徒传艺”老中青三代传承机制,举办莆田市第一届“梅妃杯”莆仙戏青年演员比赛和莆仙戏“薪火相传”新老艺人专场演出活动。

  同时,莆田依托市艺术学校开办了19届莆仙戏艺术班,培养毕业生近260人,成为全市莆仙戏院团的中坚力量,并聘请国家级、省级戏曲专家来莆开展讲座,选送有潜质的创作、表演人才10人次赴上海戏剧学院等省内外艺术院校进修。通过艺校培养、师带徒传承、培训再教育,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莆仙戏传承和保护重任的中、青年人才队伍。(完)

【编辑:陈海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