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余光中走了 厦大觅“乡愁”

2017年12月14日 23: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乡愁”老人走了 一生诗心寄乡愁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厦门12月14日电 题:余光中走了 厦大觅“乡愁”

  中新社记者 陈悦

  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走了。他最广为人知的诗篇,无疑是《乡愁》。1948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的余光中自己曾说过,“厦门开始创作时,就有一点乡愁。”

  “厦门这段生活是余光中文艺生涯的起步”,《余光中传》作者、厦门大学教授徐学当天对中新社记者说,余光中在厦门写诗、写论文、翻译,已经展现他在文艺上的多样才华。

资料图:2003年9月10日,来福州参加“二零零三海峡诗会”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一行三人,十日下午抵达福州,受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郑祚声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资料图:2003年9月10日,来福州参加“二零零三海峡诗会”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一行三人,十日下午抵达福州,受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 中新社发 郑祚声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徐学记得,余光中每次回到厦门大学,看到“红墙白瓦”的囊萤楼还在,就非常高兴;重逢当年的老校长汪德耀时,余光中更是充满感情地和汪校长拥抱。

  “厦门大学承载着余光中青春岁月的美好记忆。”徐学说,在余光中的诗篇中,母校的凤凰木、钟声、五老峰都曾被细致描摹;在厦大学子面前,余光中也曾一次次充满感情地吟诵《乡愁》。

  诗人的诗心,也在红墙白瓦的校园里代代传承。笔名“柔刚”的黄德馨,在余光中离开厦大31年后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借阅到余光中的诗歌。他用“原来诗歌可以这样写啊”形容当年和诗友们读到余光中诗作的震撼,在他看来,这些作品“赋予了汉字全新的生命力”。

  正是受包括余光中先生在内众多台湾诗人影响,“柔刚”不但多年坚持诗歌创作,还在1992年创办了“柔刚诗歌奖”,至今已坚持25届。

2015年12月15日,台湾师范大学举办余光中特展暨签书会,文学大师余光中致辞。余光中1950年来台湾,1992年才首次应邀回大陆。他受访时说,故乡变了,文化的乡愁是永远解不了了。图为余光中为“粉丝”签名。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陈小愿 摄
2015年12月15日,台湾师范大学举办余光中特展暨签书会,文学大师余光中致辞。余光中1950年来台湾,1992年才首次应邀回大陆。他受访时说,故乡变了,文化的乡愁是永远解不了了。图为余光中为“粉丝”签名。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听闻余光中去世的消息,更有多位厦大走出的诗人用汉语凝结的诗歌,送别他们的这位老学长,送别这位“写乡愁的人”。

  “余先生把写好中文、传播中文当成使命来做。”和余光中交往多年,徐学手中留存有数十封余光中先生写给他的书信,“每个字都是横平竖直,没有一个很草的字”。

  徐学说,余先生写信如此,写文章如此,批改作业如此,“他不发电子邮件,不爱用电脑,就爱写信,看到字就高兴”;余先生用一份认真,坚持着老派文人风范,也坚持着对中文的热爱。

  “余先生是一个随和的人,甚至不在乎对他的批评,但你说中文不好,他就会挺身而出”,徐学在和余光中交往以及研究余光中的过程中,体验到这份热爱是如此深厚。

  他说,余先生坚决反对在课本中削减古典作品,在余先生看来,中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保留着中华文化的典故、记忆、风俗以及美好情感。

  正如余光中在《欢呼哈雷》中写到的,“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这是对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自信和深刻了解。”徐学说。

  在徐学看来,余光中的“乡愁”有三层境界,首先自然是亲人、家族、故乡;第二层境界是故国山川、典章词汇;“最高的境界则是精神家园”。

  他说,用余先生的一句话来总结,“精神家园”就是“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在追求新文化的同时,也要扎根于传统文化,扎根于祖国乡土。(完)

【编辑:张楷欣】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