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热议梆子声腔传承与创新:现代戏要更符合戏曲艺术规律

2018年10月16日 23: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石家庄10月16日电 (李晓伟)“怎样在戏曲舞台上反映这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重大变革,是我们这一代戏曲人的责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何玉人称。作为2018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的一项重要内容,“梆子声腔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研讨会”16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19位来自戏曲界的理论专家、一线创作者和演员汇聚一堂。

  梆子声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是最古老的板腔体戏曲艺术。其发端于黄土高原的秦腔,一路东行,衍生出20多个地方剧种,广泛流布于大江南北,深受民众喜爱。

  何玉人认为,虽然近几十年来,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方面,梆子走在中国戏曲的前列。但是,梆子剧种就整体而言,剧本创作力薄弱,音乐创作和设计包括研究人员后继乏人,现代戏的“戏曲化问题”等依然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他表示,当代梆子艺术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如何使现代戏更写意,更具有戏曲艺术的韵味,更符合戏曲艺术的创作规律。

  “很多的现代戏流于表面,作者没有深入进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雷称,梆子声腔艺术创新发展面临着现代化的问题,也是梆子现代戏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戏曲艺术工作者们的努力。

  当日,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贾吉庆在细节方面发表意见。他认为,主演特别是男声的唱腔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台戏的成功与否。梆子男声的自身条件跟女声不一样,有着生理差别。因此,音乐唱腔的设计者要真正做到对男声条件的具体了解,做到设计因人而异。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秦腔四大名旦之一的齐爱云则从实践方面,谈到当前戏曲的传承和传播。她认为,中国戏曲有很多的优良传统,比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还有艺术上独到的技巧和技能,都需要戏曲人不断的传承。

  在齐爱云看来,戏曲人一定要扎实学前辈留下的优秀剧目,最主要的还要学习老前辈的精神,学习他们对艺术的严谨,对艺术追求的纯粹。“充分展示和传播戏曲,我觉得我们这代人要做的还有很多”。齐爱云表示,戏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平台和途径,努力推广戏曲艺术,让戏曲走向青年人,走向海外观众。(完)

【编辑:罗攀】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