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成都政协委员呼吁让“非遗”走进校园

2012年02月10日 16: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成都2月10日电(周迪迪)成都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在此间举行,关于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成为委员们关注的问题,成都市政协委员张艳群呼吁,非遗文化保护要从孩子抓起,让“非遗”走进校园,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张艳群称,“非遗”是成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再生的资源。成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00项左右,其中川剧、蜀锦、火把节等26项四川民族民间文化项目榜上有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非遗”项目因无经济效益面临危机,甚至濒于失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为使成都的“非遗”能长久地得到保护,张艳群建议,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让各学校因地制宜选取适合学校发展和学生特点的“非遗文化”,如民间美术类、民间音乐戏曲类,编写学生阅读的“非遗文化”校本教材、读本或是在活动课中增加“非遗”的选修项目,如剪纸、结绳、川戏、扬琴等民间艺术的欣赏课,使学生懂得“非遗文化”的珍贵性,培养了对成都地方文化的感情;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宣传,加深公众对成都“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通过立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制,使之成为普适性的规范以推而广之。促使学校和学生家长合理安排中小学生的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最终形成全民学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和氛围。

  此外,在民进成都市委提交的集体提案中也呼吁将“非遗”纳入大中小学教材。提案指出,非遗的保护应该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科学地进行。从不同年段,组织相关专家,有计划、有系统地用一个单元专门来介绍和非遗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可以从小知道非遗,了解非遗,有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