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昆明东川遭遇严重旱灾 科技扶持对抗“旱魔”

2012年02月13日 2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昆明东川遭遇严重旱灾科技扶持对抗“旱魔”
图为,张会燕教农户抗旱保苗技术。 郑加升 摄
图为,张天相背水浇树。 郑加升 摄

  中新网昆明2月13日电(郑加升)“把枯死的部分剪去,用膜包好切口,可防树苗的水分再蒸发,这起到保水的作用……”2月13日,在昆明东川区乌龙镇马店村民小组,记者看到东川区林业局林科人员张会燕正在教农户抗旱保苗技术,刚栽杆不久的核桃树苗因干旱上部已枯死了一节,她对如何剪、如何包、如何盖地膜、如何浇水讲得很仔细,一边说一边做示范。

  村主任张金培介绍,今年1月,马店村栽种了核桃树3000亩,由于天气干旱,村里没水,要到离村两公里外的小白龙去背水,栽种很吃力,一天最能栽10棵。现在都栽完了,但一直没雨水,苗尖部分开始枯死,为保树成活,区里派技术人员来指导。

  53岁的村民张天相,正从山里背着一大塑料桶水来浇树,他说,家里今年栽了10亩核桃树,共120多棵,天气太干旱了,一桶水只能浇两三棵树,20天浇一次,天天背水,再这样干下去,不出半个月,人吃的水都成困难了。那样,要背人吃的,还要背浇树的,真要累死。幸好区里派人来帮我们,在树塘里盖上地膜,可以保水,省了不少力。

  在马店村小天梁子,记者看到一个干枯的大水池,可容水50立方米,池子里堆着一些枯叶;一根小碗粗细的黑色塑料管子里,一滴水也没来。村主任张金培说,这是2006年才建的,水从5里以外的下发落海引,水管没有接头,被堵了,无法修,再加水位太平了,没压力,水来不了。算了一下,现在要修好,需30万元左右的经费,可没有经费来源,若将这一水管修好,可让四个村民小组千余人受益,可浇600亩杨梅和4000亩核桃。

  来到乌龙镇水井村,记者看乌龙镇的送水车正在为保核桃树苗送水,村书记陈波正在浇水。他说,水井树栽了核桃14000亩,所有土地都种上了。由于天气干旱,靠人背是无法的,只有请求镇里支持。他指着一片还没栽种的假植在地里的树苗说,这是区林业局派技术员来指导假植的,这些树苗不能再种到地里去了,天气干旱,难保成活,死一棵就要损失10多元,把它集中假植在地里,待雨水来了再种。

  据东川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东川种植核桃10.5万亩,分在三个乡镇:阿旺镇、乌龙镇和铜都街道,由于旱情严重,林业局将业科人员分组安排到各镇指导抗旱保苗。

  据了解,截止2月10日,东川全区小春农作物旱灾受灾面积74950亩,占小春种植面积的68.5%。6万余人饮水困难,2.2002万人、1.0277万头大牲畜因旱靠送水车拉水解决人畜饮水,辖区内7眼龙潭泉眼枯竭,16座小坝塘干涸,552个小水窖干涸,58口水井出水不足。林地受灾86720亩,其中:天保工程受灾21860亩、核桃种植受灾925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受灾4030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造林受灾38100亩、义务植树造林受灾4080亩、城市后山受灾2600亩。

  目前,东川区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抗旱工作,把确保城乡群众饮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首位,贫困山区人饮困难的群众送水。遵循“先生活、后生产,先农业、后工业,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用水原则,做好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好生产。抓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春夏水利建设进度,多方筹资搞好现有水源工程的防渗加固、清淤扩容和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工作,及时维修、维护抗旱机具、设备,尽可能多的保证农业生产用水需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踏勘,为全区6个乡镇所有饮水困难村组继续寻找应急水源点。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在全区范围内大力进行宣传节约用水知识宣传,提高市民节水意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抗旱。(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