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交通"梗塞"日益严重 青奥会前南京23亿重修干道

2012年02月14日 0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南京2月13日电(记者 申冉)2月13日下午,记者从南京市住建委获悉,为解决该市交通负荷过重造成的高峰堵塞严重、事故频发等问题,贯穿整个南京西部城区的快速路网预计将于下月起全面拆除重建。据了解,改造线路全长约6.13公里,政府总投资约23.5亿元。由于该路网每天承载该市城区内约20余万的车流量,一旦动工将对全市交通造成重大影响,该市相关部门自2006年起即考虑重修方案,并一直受到南京市民广泛关注。

  夹在南京秦淮河和明城墙之间的南京城西干道贯穿了整个城市西部,不仅是该市规划中的2014年青奥会主会场所在地河西新城与老城区的转换要道,同时还连接着部分长江大桥过江交通及与该市江宁、仙林两个副城之间的出入交通,可谓该市交通“主动脉”之一。虽然这条以高架桥为主的城西干道在1996年初建时被称为“南京城内最好走的一条路”,并被当时的专家预设了50年寿命,不过仅在使用了14年后,该路段已经成为拥堵严重、频频瘫痪的城市“梗塞血管”。

  自2006年起,南京市政府就开始规划重修城西干道。在日前公示的敲定方案中显示,考虑到改善交通堵塞问题、提高交通安全程度以及增添城市美观、重现古城风貌等原则,该路段将拆除现有高架桥向地下要空间,以隧道和地面通道交替建成双向6车道快速路网。消息传出,随即受到当地市民关注。

  据当地媒体报道,虽然该条城市主干道规划不够科学、上下班高峰堵车严重、车流量噪声对路边居民区干扰以及影响城市景观等问题早已为南京市民诟病;但建成仅14年即炸毁、重修资金过于庞大、重修能否真正能够解决交通堵塞问题也成为不少异议者的争论焦点。对此,在今天举行的南京市西片区快速路网改造工程新闻通报会上,该项工程的规划、建设部门负责人解释和回答了部分市民的疑问。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杨涛在会上解释,根据交通调查,南京市快速路的交通量比上年平均增长11.5%,增幅显著。他认为,这一增幅显示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机动车辆的大幅增多,城市快速路网减负城区内部交通网路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亟待建设高标准、现代化、负荷量大的快速路网来“疏通”城市交通“动脉堵塞”。

  该市交通规划设计所专家何宁则表示,该条干道的“短命”主要是因为当年的设计赶不上当前城市交通量的发展,建设标准低于现有负载量。“1996年南京小汽车拥有量为3.5万辆;而截止2011年年底,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40万辆,其中私家车81万辆,年增长率分别为11.84%和23%。因此,考虑到通行能力,城西干道的改造是必须的。”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市民争议确实显示出中国不少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规划短视”:在初步建设时无法投入大量资金保证规模和高标准,短时间内又面临因城市的急速发展而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规划往往赶不上发展,不过政府部门仍需谨慎对待大型城建项目的投建。”

  面对社会争议纷纷,这项筹备多年的交通路网改造工程对于该市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南京市政府则一直态度坚定。

  据南京市住建委给出的工程方案显示:重建的城西快速路网中,隧道将按快速路标准设计,设为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地面辅道按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设为双向4—6车道,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全线车道数为双向10—12车道,这一高标准快速路网将有效缓解南京新老城区以及江南江北的稠密交通流量;此外,整个工程还将对道路的各类管线进行扩容与更新,对道路周边景观同步进行改造,重现该市西部滨江自然风光带以及秦淮河、明城墙等历史人文景观,打造“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生态景观路。

  鉴于该项工程牵涉范围颇广,期间高架桥部分还将实施逐个爆破拆除,预计将给部分城市居民带来交通和生活困扰。今日该市市政府相关部门特意发出致市民的一封信,表示该项改造规划将于今天至2月23日公示,欢迎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对于带来的生活困扰,真诚地希望市民们给予谅解,并对工程建设予以支持。

  根据方案,该项改造工程计划在2012年2月—5月间开始现场施工准备、逐段拆除老桥;2012年6月—2013年底,实现全线各节点陆续竣工通车。全线快速路网改造将于青奥会开幕前竣工。(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