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背篼干部”:贵州麻山深处的当代驿卒

2012年03月11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长顺3月11日电 题:“背篼干部”:贵州麻山深处的当代驿卒

  作者 王超 李桐

  踏着嶙峋的山路,贵州省长顺县敦操乡的34个乡镇的政府官员,每周都会背着装满生活物资的背篼到分布于敦操乡10至20公里外的村民组为村民们送上生活必需品,当地居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背篼干部”。

  敦操乡位于长顺县最南端,是全省100个极贫乡镇之一,这里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人均耕地0.9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972元人民币。全乡62个村民组,星罗棋布,分散在麻山腹地中。17个村民组还未通公路,最远的村民组距乡政府所在地需要走8小时以上的山路,最近的也需2小时。

  十年前,敦操乡便有官员背着帆布口袋为一些村民送东西,时间长了,来访的官员与农民渐渐熟络,希望得到帮助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敦操乡便将为村民运送物资发展成为制度,将62个村民组划分为34个点,由34名干部每周四,用背篼帮村民送去生活用品。

  30岁的梁东元是“背篼干部”一员,记者采访他时,他正背着背篼往敦操乡的川洞和麻地两个组送高粱种子和生活用品。梁东元说,今天下去的这两个组都比较近,来回的路程只需4个小时。

  在川洞的一户农民家,记者看见梁东元将一卷带来的卫生纸分成几份,叠好后放入一位卧床老人兜里,又用碗盛来水,喂老人吃药,宛如对待亲人一般。

  梁东元告诉记者,老人叫梁猫妹,今年80多岁,双目失明,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精神不正常,小儿子去年去世,老人与12岁孙女相依为命。昨天自己来看望老人时发现老人正在发烧,老人用废报纸擦拭鼻涕,鼻子被报纸磨破,于是今天帮老人带来了卫生纸和药。

  临走时梁东元将水和药放在老人身边,用苗语再三叮嘱老人按时吃药,随行的其他干部也留下了一袋面包给老人,老人拉着梁东元的手说:“谢谢,我眼睛不好,看不见你们长什么样子,你们都是好人。”

  梁东元说,像梁猫妹这样的空巢老人,在敦操乡有很多,都是靠政府救济生活,因此很多时候,为村民们买的生活用品,都是干部们自己掏钱。记者了解到梁东元每个月工资为1100元,扣除保险后,实际领到手的只有850元左右,生活并不宽裕。

  采访当天,并不是梁东元定时送物品的日子,梁东元告诉记者,每个村民组里都有写有定点服务官员联系电话的公示牌,不管什么日子只要接到求助电话,“背篼干部”都会将需要的物资送下去,雨天晴天都是如此。

  记者随梁东元翻了两座山为6家村民送去了春耕所需的高粱种子。4个小时的山路,让记者渐感蹒跚,而梁远东始终健步如飞。每到一家梁东元都会向村民教授高粱的种植方法。而村民们也都会拉着梁东元,留他吃饭,但都被婉拒了。为了不增加村民负担,“背篼干部”送东西时都是自带干粮,在路上用餐。

  在返程时,一位村民追来,将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交给梁东元,让他下次来的时候帮忙取点钱带来。梁东元告诉记者,这里很多村民都很信任“背篼干部”,关系很融洽,因此时常会将存折交给干部们,帮忙办些存取款的业务。

  “希望村民们能早点富裕起来”梁东元望着村民们四壁透光的房屋感叹道,“修好路,或者搬到交通方便的地方居住,村民们生活好了,也就再也用不着我们的背篼了。”(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