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水城“重组”农业合作社 探索戒毒康复新路

2012年06月03日 15: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贵州水城“重组”农业合作社探索戒毒康复新路
农业合作社的员工在参加蔬菜种植培训。 张伟 摄
农业合作社的员工在参加蔬菜种植实践。 张伟 摄

  中新网水城6月3日电 (记者 张伟)在贵州省水城县发耳乡,为解决农村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特殊群体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水城县阳光四季鲜果蔬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土地的模式,探索农村戒毒康复工作新路。据介绍,该农业合作社已投入资金30余万元,培训安置21名特殊群体人员。

  以就业安置为核心,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就业安置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模式在贵州推广以来颇有成效,截至目前,贵州省已建立51个集中安置企业或基地,集中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2162人就业。对于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地区的“阳光工程”,贵州水城县发耳乡通过农业合作社开展新的尝试。

  发耳乡位于水城县西南部,交通便利,且与云南相连,使得发耳乡成为毒品过境贵州的重要通道,并成为深受毒品危害的重灾区。为解决诸多问题,当地政府进行了多次新的尝试。

  “当时也曾考虑过国有企业或大企业接受特殊群体人员,但因为管理制度等原因不能成行。”谈及最初的想法时,发耳乡政法书记周鹏告诉记者,“考虑再三,结合当地盛产蔬菜、水果的实际情况,决定与企业合作建立农业合作社,争取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2011年水城县阳光四季鲜果蔬合作社正式建立,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邓学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土地的模式,吸收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参加培训以期解决就业安置问题。邓学仕说:“农村合作社具有技术、产业等优势,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有收获。”以农业合作社重组之前经营状况为例,从成立之初社员人均收入不足1800多元,2011年增加到5780元,带动了周边12个村的蔬菜种植业。

  据介绍,目前参加农业合作社培训、劳动的21名特殊群体人员每天能挣到50元的务工费。2012年2月初,参加农业合作社培训的社区康复人员老胡告诉记者:“来的时间不长,参加了几期培训,对生活有了新的盼头,我准备种2个大棚。”刑释解教人员老黄,从18岁开始在外打工,当听说“阳光工程”后就从云南回到家乡准备搞蔬菜种植。老黄告诉记者:“在外面当矿工一个月仅能挣到1000多元,现在回来想在自家4亩地上搞蔬菜大棚。”

  从建立到现在不足1年的时间里,农业合作社仍面临管理、资金等诸多的问题。周鹏说:“最大的难题是民众不理解,认为不应该优先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人员。”

  对于未来,当地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耳乡会通过集中安置、分散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确保到2012年底,全乡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率达到50%以上;到2013年就业安置率不低于80%;到2014年底,对符合条件的社区戒毒、社会康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安置就业。(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