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闽千姿:昔日“锅台女”掌握技能显身手

2012年06月13日 1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八闽千姿:昔日“锅台女”掌握技能显身手
    东山县陈城镇歧下村金凤湾码头,海上回来的“巧妇”领取当天工资140元。 谢汉杰 摄
在东山融丰食品公司,女员工以娴熟的技艺剥取白色的蟹肉。 谢汉杰 摄

  中新网东山6月12日电 题:昔日“锅台女”掌握技能显身手

  作者 谢汉杰

  早上7点刚过,家住福建省东山县西埔镇梧龙村的林亚珍、刘阿玉等200多个姐妹,就赶紧到村口集中,乘车前往海魁水产、融丰食品等公司上班。

  “目前,全县共有3万多名富余妇女从事水产品加工、海水养殖等。”漳州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陈振魁说。

  昔日“锅台女” 今日技术能手

  东山是一个面积220平方公里的海岛,人多地少,富余女劳动力达3万人。

  为提高妇女就业技能,福建东山建立了引导、创新劳力培训工作机制,采取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建立用工企业信息库,及时发布信息;设立就业培训基地,充分利用职专学校、科技服务中心等社会培训资源,开设了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养殖业等多工种的培训班。

  2011年以来,该县各级举办水产加工、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365期,培训妇女达3万余人次。

  曾几何时,当地40、50多岁的农村妇女识字少、没技术。但如今,她们掌握了水产品精加工、养殖、分拣鲍鱼苗等多种技术本领,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

  昔日“锅台女”华丽转身,摆脱了传统观念、家庭拖累、技能单一、就业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困扰,纷纷走出家门,进企业打工或在养殖场显身露手。

  妇女“一技在手” 处处吃香

  在陈城镇歧下村金凤湾码头,数百名“巧妇”从海上乘船陆续上岸,每人立即领到当天工资140元。歧下村委主任陈志君介绍,金凤湾是该县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每天上午7点多,500多名妇女到这里集中,分坐小船到海上养殖场,晚上再回来。

  樟塘镇湖尾村计生协会会长陈武杉麾下有300多名“娘子军”,个个都会打造鲍鱼“软黄金”。“一技在手,300多名‘娘子军’供不应求。”陈武杉介绍,她们需要必须提前7天预订,经常被抢去漳浦、诏安和广东省饶平、南澳县等地鲍鱼场帮忙,甚至被请到山东省青岛等地鲍鱼场支援。

  陈武杉介绍,湖尾村“巧妇”外出打工,一年就创造了1000万元的收入。

  “一技在手”的东山“娘子军”,处处吃香。位居东山水产品出口第二的东亚水产公司负责人介绍,生产车间女员工占90%以上。

  助推经济发展 自身鼓起“腰包”

  笔者赶往东山融丰、华昌等10多家重点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观察到,眼下正值水产品加工旺季,“女将”们从头到脚“白色武装”,熟练地剥取蟹肉、鱼肉。

  东山海魁水产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振魁介绍,公司去年完成产值17亿多元、出口值2.5亿多美元,位居福建第一、全国前茅。“企业能有这么快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饱含着多种因素,其中1500女员工的作用功不可没。”

  妇女能顶半边天。如今,有万名妇女活跃在陆上、海面3500多家水产养殖场,从事网箱养鱼、采收鲍鱼、分拣鲍苗等技术活,一年创造了20多亿的产值;2万多名妇女分布在300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巧手制作的各种“鱼兵蟹将”横行天下,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县一位负责人说,东山“娘子军”们有效的破解企业‘用工荒’问题,使东山“海洋经济强县”的文章越做越精彩。

  “技术培训使我成为了鲍鱼养殖场的技术能手,每年能赚3万多元,去年还盖了三层楼房!”陈城镇白埕村现年46岁的陈阿珠感激地说。

  目前,东山县3万多名掌握了多种技术本领的农村妇女,在水产品加工企业、养殖场大显身手,不仅成了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且自身“腰包”鼓了,人均年收入3-5万元,己有4500多位贫困母亲实现了脱贫致富。 (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