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外贸前7月进出口总值1769亿美元

2012年08月13日 18: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杭州8月13日电(记者夏毅)13日,杭州海关公布的浙江省前7个月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前7个月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低于全国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进出口值居全国各省市第5位。

  其中,出口1254.6亿美元,同比增长3.4%,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出口值居全国各省市第3位,出口增速在出口值前5位省市(粤苏浙沪鲁)中居广东之后列第2位;进口514.4亿美元,同比下降1.3%,同期全国进口增长6.4%,浙江省进口值居全国各省市第6位。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浙江省进、出口双双出现负增长。当月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72.5亿美元,同比下降5.6%。其中,出口198.2亿美元,进口74.3亿美元。

  受海洋经济、义乌综合改革等国家战略的利好影响,舟山、义乌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舟山、义乌分别实现进出口88.8亿美元和2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18.4%。

  从主要出口市场情况来看,浙江对欧盟出口持续萎缩,对美国、东盟和俄罗斯出口增势有所放缓。前7个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295亿美元,同比下降8.7%。值得注意的是,对欧元区出口的前四大类商品(机电产品、服装、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的出口降幅分别达到了14.9%、18.5%、28.2%和9.8%,由此可见欧元区市场需求萎缩是造成对其出口持续疲软的主要原因。

  同期,浙江省对美国、东盟和俄罗斯分别出口217.4亿美元、91.2亿美元和43.3亿美元,同比分别有所增长。值得引起重视的是,7月份浙江省对美国和东盟的出口增速分别为5.2%和5.3%,远低于前7个月对上述两个市场的累计出口增速,对俄罗斯出口甚至出现了下降。

  进口方面,浙江省自东盟进口“一枝独秀”。前7个月浙江省自东盟进口62.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东盟成为浙江省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海关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成品油和原油进口的快速增长(分别进口9.7亿美元和2.4亿美元,分别增长46.4%和2.3倍),是支撑自东盟进口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期,浙江省自日本、台湾省和欧盟进口66.2亿美元、62.7亿美元和59.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0.27%、8.5%和8.5%。

  据海关人员分析,当前,外需持续疲软、综合成本上升导致出口商品价格竞争优势削弱和贸易摩擦增多是困扰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因素。其中,贸易保护不断升级,使得出口和进口难度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中国出口商品正不断遭遇出口市场的技术壁垒和双反调查。如,继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实行“双反”后,欧盟也拟针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反倾销调查,由于中国光伏产品的74%都出口至欧盟,此举将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沉重打击。前7个月浙江省出口太阳能电池11.6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8.9%。另一方面,国外连续出台的资源保护措施也加大了有关商品的进口难度。为摆脱国内高通胀影响,改变矿产等资源性产品贱卖现状,部分东盟国家开始对部分资源性商品出口加以严格控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主要产胶国已建立价格同盟,以控制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俄罗斯自2010年开始通过上调原木出口关税至80%。

  而根据“外贸出口先导指数”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外需不足、订单下降、接单难、收汇难,用工成本高涨(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12.3%)等是浙江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此外,主要出口欧洲市场的企业对欧元汇率下跌比较敏感,部分企业反映中东局势不稳加大了其在该地区的经营风险。

  海关统计分析专家表示,浙江省外贸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低端领域因为成本原因及主动转型而失守,而高端领域虽有进步,但尚未建立绝对的竞争优势,出口表现同样低迷。而从当前的内外环境来看,出口增长放缓和出口生产经营成本升高将不是短期现象,“阵痛期”的延续时间可能较长。无论是企业还是外贸主管部门,对于外需疲软和综合成本上升的现状,要做好长期的应对准备。(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