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行走四川大凉山:高原上的“生态别墅新村”

2012年08月22日 21: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行走四川大凉山:高原上的“生态别墅新村”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大堰沟村新农村生态田园民居。 高寒 摄

  中新网凉山8月22日电 题:行走四川大凉山:高原上的“生态别墅新村”

  作者 高寒

  曾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周边的四川凉山盐源县大堰沟村,如今却依靠苹果、花椒等经济支柱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典范,“有女不嫁大堰沟”也因此成了历史。

  今年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大堰沟村地处青藏高原南缘,山高路远,交通落后,离凉山州府西昌约3个小时车程。在多数人印象里,这里是偏远荒僻之地,但这里的苹果脆甜,大堰沟村就是以苹果发展起来的“生态别墅新村”。

  今年42岁的李家顺是该村9组村民,60多亩苹果是他如今的“宝贝”。20多年前,刚结婚的他种着分来的几亩土地,除了填饱肚子,并没有多出来的收成。后来,在村里人带动下,他成为第一批开荒辟地种植苹果的村民。

  “以前只有人均两亩土地,哪够啊,开了16年荒地,这60多亩苹果几乎都是开荒出来的,现在请了5个工人帮忙。”站在新居二楼露天平台上,村民李家顺自豪地说,“种植苹果前后投资了13万,去年收入大概有68万元(人民币)。”

  他家的楼房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前庭后院,上下两层。一楼进门左侧的厨房里,安装着现代化整体厨房;一楼和二楼各设有客厅,摆设着漂亮的皮沙发、木质茶几、42寸液晶电视。

  站在他家二楼露天平台上,可以看见家门口一条柏油路延伸至新村前方,路两旁是一幢幢别致新颖的“别墅式”民居,房前屋后是挂满果实的苹果树,红瓦白墙镶嵌其间,别有一番浓郁的“桃花源”式情调。

  据村支书李发太介绍,该村是目前凉山州惟一由村民自愿申请、自筹资金、自找建筑老板建成的“别墅新村”。

  2010年,受“彝家新寨”启发,当时大堰沟村59名村民代表以签名字、按手印的方式,联名向当地政府申请建设新村。村民们在申请书中承诺:民居建设资金1400多万元由农户自筹,公共设施占地由村民自己协调,只要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解决水、电、路、绿化、沼气池、民俗广场和多功能活动室等基础设施。

  近几年来,大堰沟村在巩固发展苹果、花椒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果园生态鸡、“巨星”辣椒、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等新兴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

  “只有村民富裕了,才有主动要求建设新村的愿望。”李发太感慨万千,“曾经的大堰沟村以‘天点灯、风扫地’,‘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闻名周边,现在却以苹果叫响。”

  “是啊,那时候其它村里还流传着‘有女不嫁大堰沟’的说法。”40多岁的村妇刘敏惠站在家门前告诉记者,“现在是‘有女要嫁大堰沟’,你看我们的苹果都卖到东南亚去了。”

  刘家种了50多亩苹果,年收入近50万元,一幢200平方米的白墙红瓦小洋楼,显示出她家生活的滋润。

  “为建大堰沟新村,政府已投入了500多万元搞基础设施建设。”李发太说,“随着新村规模扩大,政府投入也会相应增加,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成果。”

  清风轻拂,苹果飘香,青山映衬下的白墙红瓦,浑然一幅天然写意的生态田园画。(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