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农民“土里刨金”妙招频出

Space fruit in Henan

Strange new kinds of fruit were spotted at a national trade fair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held Thursday in Zhumadian, a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Henan Province.

more>>

2012年09月06日 2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驻马店9月6日电 (记者 李志全)走进中国“农洽会”展览现场,人们会有种“缩小”的感觉,南瓜像个小桌子,需要4个成年人搬运;一根山药1.5米,超过半人高。

  9月6日,由国家农业部、河南省政府主办的2012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农洽会)在驻马店举行。中国农民藉此向外界展示了“土里刨金”的最新成果:“大”、“小”、“多”、“少”,各式妙招频出。

  名叫“太空6号”的大南瓜,集雕刻观赏、食用保健、畜用加工等于一身,采用了太空育种等新技术。

  来自河南周口的刘涛说,这是当地农民培育最新的品种,巨型南瓜达到了100多千克,由于市场销路好,下一步准备扩大种植规模。

  面对巨型的瓜果蔬菜,河南省省长郭庚茂也忍不住停下脚步。当看到比人的胳膊还要粗的山药,不少参观者感叹“大开眼界”。

  除了上述“大个头”,仅有正常一半大小的袖珍西瓜也出现在展览现场。在一个名为“彩虹西瓜”的展台前,聚集了众多好奇者。

  据现场负责人陈紫帅介绍,除了比一般的西瓜小而甜之外,“彩虹西瓜”瓜瓤是黄红白3种颜色相间,且是在架上生长。

  “我们的西瓜不是按重量卖,而是论个卖。”陈紫帅说,袖珍西瓜主要是以礼品形式、在非成熟季节上市,每个50元至70元人民币不等。

  在中国,农业效益比低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谷(菜)贱伤农”的大背景下,围绕“谁来种地”,也一度引发人们的担忧。

  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谭金芳表示,这一“大”一“小”,其实是农民适应市场需求的转变。两者由于具有稀缺性,让农民实现了既增产又增收,甚至不增产、也能增加收入。

  与“农洽会”相距数百公里的河南泌阳县,其焦竹园村建立了100多亩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这些原本亩产可达4000千克的葡萄,在河南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剪去部分花果,主动把产量“减少”1000千克。

  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水果研究室主任王鹏说,采用这种“疏花疏果”技术,葡萄产量降低了,品质却能大幅提升。据称,被“减”的葡萄每千克售价达几十元,远高于普通葡萄,达到了“产量少、人民币不少”。

  土里之所以“刨出金子”,有科技提升以及农民转变的因素外,更有政府政策支撑。中国目前已取消了数千年的“皇粮国税”,农民除了不用缴纳赋税外,还可领取一定的种粮补贴。

  “农洽会”所在地河南驻马店,该市西平县农民丁志发通过3种形式“多种地”,每年纯利润达近百万元,并带动了80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

  一是通过土地流转种植2200亩地;二是对农户的1万多亩田地进行托管;三是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周边的4万亩土地纳入公司,俨然一个“新地主”。

  “以前从地里刨食,现在都是从地里刨金,”丁志发说,土体规模化、集约化,节省了种地成本,“吃馍吃到了豆沙馅,真正尝到了种粮的甜头。”

  驻马店市市长刘国庆表示,目前政府正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就是要让耕地往专业组织、种粮大户集中,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农业增产增收。(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