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出三峡十二载 移民过上幸福生活(图)

2012年09月13日 1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走出三峡十二载移民过上幸福生活(图)
    “90后”小伙子宋坤是在移民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三峡人家”烤鱼生意做的有声有色。 吴奇勇 摄
    记者采访时正值村干部为居民办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此举在当地广受欢迎。 吴奇勇 摄
    许英才老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虽然移民到沙洋已经有12个年头,但是她还保持着当年住在山里的习惯,种的辣椒都是从老家带来的品种。 吴奇勇 摄

  中新网荆门9月13日电(记者 吴奇勇)2000年,1400多人从三峡库区巴东县迁至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近日,记者走进了荆门移民村进行采访。

  湖北省沙洋县沙洋镇三峡土家族村,是早期三峡移民的一个安置点。记者来到该村时,村委会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居民办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该保险农民只需要每年缴纳100元至1500元不等的保额,政府对参保人给予补贴,60岁后就可以领取相应的养老金。此举受到广大移民的欢迎。

  47岁的村民钟开堂正忙着填表、照相。钟开堂高兴地告诉记者,他是2000年的三峡库区移民,现在家里有4口人,6亩地。由于开了一家农家乐,他去年家庭收入有近9万元,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他还表示,移民当地已有12年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当地生活,感觉这里比原来“山上淌下”的日子强多了。

  宋朝华是三峡土家族村的村支部书记、主任,也是一个地道的移民,对移民村的情况她最熟悉。

  她告诉记者:“我们全村都是移民,主要来自巴东县东壤口、平阳坝、官渡口、沿渡河和信陵镇五个乡镇13个村,下来时1421人,现在有398户1508人。移民村地理位置优越,移民们居住的房屋全部建在省道两边,连接着县城。现在移民们都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产生活。”

  据了解,这些年,当地政府主要从特色民居、特色农业和特色餐饮三个方面对移民进行帮扶,政府牵头寻求资金和项目,统一规划,将移民的房屋外观整体装修,打造具有浓郁三峡特色的移民新村。当地还引导扶持移民种植现代农业,移民盖起一个蔬菜大棚只需要出资500元,余下全部由政府出资。

  特色餐饮是政府正在扶持的新方向。当地政府对每户开办“农家乐”餐馆的移民都给予1万元的现金奖励,当地旅游局给予5万元的无息贷款。宋朝华告诉记者,经过前期摸底,全村有意开办农家乐的移民已达到两百余家,“并且餐馆名字都还起得蛮好听”。

  1991年出生的移民宋坤是个性格外向的小伙子,去年在自己家里开了家烤鱼店,生意火爆。小伙子爱好唱歌跳舞,烤鱼做得也很有特色。他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上过中央电视台的《乡村大世界》,毕铭鑫都吃过我做的烤鱼。”宋坤的餐馆就叫“三峡人家”,多的时候每天都有上千块的收入。

  宋坤的父亲买了辆巴士每天接送附近的学生,父亲也喜欢唱歌,父子俩经常联袂演出。

  许英才老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虽然移民到沙洋已经有12个年头,但是她还保持着当年住在山里的习惯。老人说,12年来,回去过两次,容易晕车。“其实回去也看不见啥了,原来的老房子在水下了。还有个姑娘在巴东县城,老家亲戚还蛮多,年岁大了,平时都是他们来看我,免得我累着了。”

  说起移民村的未来,村主任宋朝华充满信心:“我们村在政府部门引导下,蔬菜大棚已经颇具规模,收入有保障;土家族特色餐饮一条街目前正在发展,主要是省道正在扩建,完工后我们的农家乐绝对是沙洋乃至荆门市的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荆门市移民局办公室主任李锋向记者介绍,荆门是移民接收大市,现有移民21万多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接收丹江口库区移民到清江隔河岩库区移民,后来的三峡移民和南水北调移民。移民来到荆门后,政府部门考虑最多的就是稳得住、能发展。当地政府还鼓励移民自力更生,提高移民自主择业创业水平。(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