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秦岭老油坊穿越百年 手工压榨或将消失

2012年10月02日 14: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西安10月2日电 题:秦岭老油坊穿越百年手工压榨或将消失

  中新社记者 田进

  秦岭北麓,凤凰山下,一个村庄的小巷,菜油的芬芳弥久不散。创建于1887年的沣峪口老油坊坐落在此,历经沧桑,飘香百年,承载着传统手工榨油“记忆”。

  这座老油坊是中国现存3座百年以上老油坊中,保存相对完整并且运作至今的清代立榨式油料作坊。

  凭借着秦岭峪口的丰富水源,老油坊依然延续着明清时期的榨油方式。水磨车、油梁、石山、竹圈等原始工具与传统手工榨油技艺相得益彰,堪称民间手工技艺的“活化石”。

  中新社记者2日探访老油坊的小院,传统手工榨油技艺第七代传承人高让让回顾了油坊穿越百年的“前世今生”。

  他介绍,清光绪年间,长安齐益礼曾在秦岭北麓沣峪口开办西北纺纱局,纺纱为主,榨油为辅,老油坊由此创建。后来,因榨油利润大于纺纱,遂改以榨油为主,延续至今。

  “从准备原料、压榨,直到沉淀出成油,要经过30多道工序。”年近古稀的高让让指着初成的菜油告诉记者,传统手工压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制油方法,《天工开物》等古代农书中都有榨油工具和方法的详细记载。

  传统榨油工艺繁杂,所用原料有棉子、菜子、花生、大豆、芝麻……高让让的儿子、同是传统手工榨油技艺传承人的高飞边比划边介绍,榨油工人先将油菜子磨成油胚、蒸炒,接着包坨、压榨,经过出油、过滤、沉淀之后才能成油出售。

  记者在制油作坊中看到,一间昏暗的老瓦房里,长约15米的油梁横贯其中,作为传统压榨技艺的核心工具。榨油工人以河水为动力,利用杠杆原理操作巨大的油梁压榨,随着油梁的响声,金黄透亮的菜油淅淅沥沥滴出。“现在,油坊每天还能手工榨出50公斤菜油。”高飞说,“手工压榨耗时长、产油少,出售所得勉强够成本。”

  这座曾经是陕西境内规模最大的油坊,随着岁月的更迭流逝已经变作难得一见的历史文物,而传统的手工榨油技艺也成了鲜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说,“秦岭老油坊是少有的把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结合,使历史文物‘活化’的实例。”

  他认为,秦岭老油坊经过百余年持续到现在,仍然保持着传统手工榨油方法,在中国内地少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尽管承载着百年传统手工榨油“记忆”,高飞依然对老油坊及传统手工榨油技艺目前的处境表示担忧,“这种手艺也许很快就会消失。”

  2012年9月,当地官方以对秦岭老油坊进行保护改造为由,责令传承人限期撤离。

  “老油坊原有清末建筑会被拆除,只保留油梁等主要工具用于展览,这里将建成一座博物馆。”高飞对此颇感无奈,传统手工榨油技艺和代代相传的榨油工具一旦分离,就如同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随时面临着衰落乃至消失的命运。

  “我不愿意老油坊停工,更不希望历经7代传人的手工榨油技艺失传。至少,现在还有老顾客喜欢传统手工压榨而成的菜油。”高飞如是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