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高龄老人联合创办文学艺术社(图)

2012年10月16日 17: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重庆高龄老人联合创办文学艺术社(图)
图为老人们在一起交流心得。 蒲涛 摄
图为老人在自学电脑打字。 蒲涛 摄
图为老人们聚在一起研读稿件。 蒲涛 摄

  中新网重庆10月16日电(蒲涛 唐洪琼 祁慧蓉)书法、绘画、剪纸、集邮样样俱全,还自办了文化刊物《社区生活》……在重庆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大堰社区,活跃着这样一群老人,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也有近60岁。他们因共同爱好创办了文学艺术社,其中刊物“主编”杨翰老人(以下简称“杨老”)今年78岁,至今已坚持了8年。

  文学艺术社集书法、绘画、剪纸、集邮等各种文艺形式于一体,但需一个载体将其宣传推广出去。杨老以前搞过黑板报、有办刊基础,于是包括杨老在内的5位老人便用剪刀加浆糊的传统方法创办了第一份文化刊物——《社区生活》。“2004年开始创办《社区生活》这份文化刊物,当时主要是为了宣扬社区文化,讴歌好人好事。”杨老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杨老退休前在企业从事宣传工作,退休后被返聘到重庆市广电局工作。2002年堰兴社区(后改名“大堰社区”)成立,他受邀回来为社区工作出谋划策。“大堰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社区好人好事层出不穷,需要这些积极力量来建设新社区,于是我们集结了5个志同道合的老同志创办了文学艺术社。”杨老的想法得到了街道和社区的大力支持,还专门提供了办公场所。

  “我们年纪大了,几乎不会操作电脑,写稿时还是用纸笔。为节约费用,一般都用铅笔和用过的废纸写稿。”杨老说,由于文学艺术社是民间组织,费用开支都是自筹,社区虽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贴,但他们都是做义工,从创办至今,不但没要工资,有时还自掏腰包。

  据杨老透露,当时《社区生活》每两月出一期,印刷份数250份,但这个数量印刷厂却不接受,,只得自己想办法印刷。杨老回忆说,“朋友帮忙找来一台复印机,我们把在电脑上排好版的稿子打印在两张A4纸上,再把两张纸合并复印出来,就成了一张16开的印刷体。当时每期出版的250份文化刊物就是通过复印机印出来的。”

  目前,文学艺术社已走过8年,从黑白复印变成双色印刷,从250份增加到1500份,队伍也壮大到9个人。“我们队伍里只有一个年轻人——社区主任王涛。她会操作电脑,帮我们录入文字,其他人最年轻的也近60岁了。”杨老笑说,《社区生活》如今在辖区也有了一定知名度,如到了时间没印出来,还会有不少热心读者主动询问。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