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兰州新区“移民”迎接新生活

2012年11月07日 13: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兰州11月7日电 (史静静 杨艳敏)兰州新区红玉村的街道上,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聚集在粉色平房的屋檐下,沐浴在深秋的阳光里,聊着家长里短。一旁,孩子们在村里新建的休闲广场上追逐嬉戏,整个村子一片安逸祥和。

  记者走进红玉村的“文江超市”,却很繁忙,五六个正在选购商品的顾客让老板娘杨玉玲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在前台手脚麻利的为顾客结算,一边热情的给一名外来打工者介绍自家房屋的租价。

  杨玉玲和老公杨文江颇具生意头脑,不仅在红玉村建起了面积共800平方米的两栋楼房,还将一楼改建成超市、台球室、棋牌室、澡堂。“二楼房间全部出租,赚点小钱。”杨玉玲一边招呼顾客一边乐呵呵的对记者讲,“近两年来村里租房的外地人特别多,现在26间房间全部租出去了,根本不愁生意。”

  杨玉玲回忆,她曾经生活在大山深处一个叫红沟的小村庄,“没水,没电,洗衣服都没法洗。”因为引大入秦工程的实施,1995年她和丈夫两人背着锅碗瓢盆,怀揣着全部家当200元走出大山奔赴红玉村,成为迁移农民。

  告别靠山吃山的日子,杨玉玲“一度迷茫,想着干点小生意。”于是她和老公瞅准商机,东拼西凑了2000元,开了红玉村的第一家小卖铺。

  2011年2月,兰州新区建设全面启动。企业入驻,建筑工队随之而来。红玉村因正好地处老城区与新城区交界的地方,交通便利,成为“黄金地段”。

  杨玉玲果断地扩充了自己店面,“现在经营的近200平米‘文江超市’就是红玉村中最大的超市。”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因为自家超市商品种类多,生意很红火,准备再招一两个人帮忙。

  今年8月,兰州新区获批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杨玉玲“紧急”把在外打工的一儿一女全部召集回来,扩大生意“版图”。

  “以前家里穷,让儿女去沿海城市打工。现在赶上新区建设,我把他们都叫回来了。”杨玉玲说,“家里生意越来越好,在外面打工还不如在家帮忙赚钱多呢。”儿子和朋友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承包一些小工程,女儿负责超市,“守在家里就能轻松赚钱,而且孩子们就在身边,眼前的日子是一直希望的生活”。

  现如今,杨玉玲已由一名迁移农民变身为“多产业”的老板。“现在一个月仅出租房间的收入就有近6000元。”谈及收入,杨玉玲喜滋滋地提高嗓门,“加上超市、澡堂、台球室和棋牌室,这样高的收入是以前种地时想都不敢想的。”

  杨玉玲虽然说不清开发建设兰州新区的重要意义,但是看着超市里人来人往,生意红红火火,她开心地讲不停,“现在日子过得好,都是沾了新区的光。”

  借着新区开发的“春风”,红玉村现在开超市、开饭馆的店家越来越多,原来外出打工的人听说兰州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后,纷纷回到了村里,张罗做个小生意,规划着自己的老板梦。因为兰州新区开发,红玉村列入其中。在不久的将来,村民们将成为新区的第一代市民。

  兰州新区组织人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兰州新区拟订出台了《兰州新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在兰州新区的发展建设中,如何为农民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成为了今年新区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

  对于当前发展新区周边农民迁移的现象,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社会科学》专栏编辑杨文德说,农民向城镇的迁入,积极方面较多,可以改善农民物质生活条件,通过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改善农民的社会地位。当然,迁移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如何统筹农民劳动就业,引导农民有序就业都是当地政府需要面临的问题。

  面对可以预见的未来,杨玉玲说,等新区的商铺建好还计划买一间,让儿子去扩大生意,“我相信将来会比现在更美好!”(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