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裕固族“热炕头”变“工作间” 绣出精美格桑花

2012年11月27日 18: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兰州11月27日电 (武雪峰)11月的寒冬,冰天雪地。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大泉村,妇女们坐在自家热炕头上,用灵巧的双手绣出一幅幅精美的刺绣手工艺品。现今,该村已将特色刺绣文化产业作为农牧村妇女增收的主渠道,把农家炕头变成“工厂车间”,带动农牧村妇女农闲增收。

  大泉村是一个半农半牧村,由于自然条件差,农牧业收入低,男性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下妇女在家照顾孩子、老人。该村刺绣女能人韩雪琴针对这一情况,组织妇女们学刺绣,把原材料发到妇女手中,让她们在自已家里做刺绣。

  “我做刺绣8年了。刚开始我一个人绣,一个人跑销路,忙的不可开交,后来挣到钱后,我就想把村里留守妇女们带动起来,一方面想让她们增加些家庭收入,另一方面想让她们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致富本领。”采访中,韩雪琴道出了带领妇女发展刺绣的初衷。2010年4月,韩雪琴被推选为村支书,这是全村党员群众对她带领妇女谋富路的信任和肯定。

  在韩雪琴的带领下,村上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拿起绣花针学刺绣,做刺绣。随着刺绣队伍的壮大,村上成立了马蹄寺飞天刺绣专业合作社,广泛吸纳留守妇女参加协会。

  协会负责人韩雪琴对初学者手把手地教,对懂刺绣基本功的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并组织资深刺绣妇女外出学习考察。经过1年多的发展,协会已有成员30多人,制作的刺绣手工艺品销往马蹄寺旅游景区、青海、西藏等地,民众经济收入可观。

  “我1个月绣5幅,能卖2000多元。家里的日常开支、学生的生活费都够了,”会员韩凤莲说。

  马蹄乡乡长郝进伟说,“大泉村劳动力分散,贫困面大,我们改变分散帮扶的思路,集中力量、优势、资金,大力扶持刺绣业发展,带动全村及周边留守妇女增收致富。”

  目前,在该县、乡两级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刺绣、培训有了固定的场所。韩雪琴告诉记者,针工顺、光泽度好、画面平、色彩搭 配好的平绣、长绣,每幅均价在500元以上,最贵的是“唐卡”,绣得好的一幅能卖5000元。

  正在引线创作的韩凤莲说,刺绣作品完工后,该县、乡帮扶单位联系各景区商店代销,合作社的刺绣逐渐有了知名度。

  “我们还将把裕固文化和藏文化结合到一起,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留守妇女增收致富。”韩雪琴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