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四川阿坝藏民足不出户的别样社交

2012年12月25日 1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马尔康12月25日电 题:四川阿坝藏民足不出户的别样社交

  作者 殷樱 安源

  “我呆在家里,也能与国际接轨!”69岁的路业康近日笑呵呵地说,他刚刚接到一个国际长途,是一位外国朋友打来的。

  路业康是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县卓克基镇西索村一组的村民,与妻子王凤桃于2001年开办了当地第一家接待民居。如今生意越做越红火,路业康的社交圈也随之扩大。

  王凤桃告诉记者,家里的座机电话是路业康的宝贝,没事的时候,他就经常守在电话旁等待铃声响起。“这么多年了,我家的电话号码一直未变。要是换了号,我的担心朋友们联系不上我。”路业康说,很多电话是曾来家住宿的外国朋友打来问候的,还有就是打电话来咨询、预定住宿的。

  路业康家的民居人手有限,床铺紧张,一般都要电话预定。“我们接待最多的就是来写生的大学生。他们干脆,又不挑剔,我喜欢跟他们打交道。”路业康说,他常常跟学生聊藏族习俗和宗教文化,学生们也很感兴趣。

  上个月路业康才接待一群四川美院来的学生,如今很多学生已是路业康的莫逆之交。路业康表示,自己从学生们身上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朝气,了解到现在的潮流时尚。“他们教我玩iphone、ipad,这些东西都是新鲜玩意儿,我感叹现在的高科技太先进了。”

  令路业康记忆犹新的是一位曾来住宿的法国游客。“早上给他做一点糌巴、馒头,他就很满足了。要是地上掉了一颗花生米,他都会捡起来吃掉,很节俭。”路业康说,每天早上和晚上,这位法国游客都会跟他们说早安、晚安,让他们老两口觉得像亲人一样温暖。

  与这位略懂中文的法国游客闲聊中,路业康才得知他是一位很有名的法国银行家。路业康给他讲阿坝的历史和藏族文化,同时也从他那里了解到许多西方的生活习惯与文化,渐渐地彼此成了朋友。

  “西方人早上爱吃甜食、喝咖啡。我怕他们吃不惯藏餐,就在糌巴里加了糖,没想到法国游客很喜欢,并寻求制作方法。”路业康说,这让他对以后的饮食改良充满信心。为了更好地接待外国朋友,他在家里还准备了速溶咖啡等西方人喜爱的食物饮料。

  由于来住宿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路业康除了做藏餐,还尝试着做一些游客家乡的美食。“如果是北方人,我们会给他们包饺子,有时候我们会一起做,互相切磋厨艺。”路业康积累了十多年的民居接待经验,现已能为各地的游客做出各式各样的美食。“我没走出过村子,就能做各个地方的食物,还得多亏这些游客。”

  路业康还有一个很好的重庆朋友李先生。很多年前,李先生来卓克基旅游,在路业康家住宿后便成了很好的朋友。从此以后,路业康与李先生保持着长期的电话联系。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李先生专门打电话询问路业康家的情况,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这让路业康夫妇很感动。

  西索村对面便是卓克基土司官寨,《尘埃落定》等电视剧曾在此地取景。路业康带着记者在官寨里转悠,指着墙上《尘埃落定》的剧照说:“那个侍从就是我扮演的,我还在里面扮演过小土司、士兵等。当时跟剧组拍了几个月,见过好多大明星,与很多工作人员成了朋友,开了眼界。”路业康以后还想当群众演员,过足戏瘾。

  “相识是一种缘分。来我们家的游客,我们都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朋友,彼此沟通了解,我就是这样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交圈。”路业康感叹,自己也从这些朋友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礼貌、尊重、节俭等好的礼节和生活习惯。

  屋顶堆砌的石板、墙角飘动的经幡、鲜艳明亮的雕花门窗,老人所在的西索村,60户居民中有接待能力的便有40多户。如今民居接待发展如火如荼,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有的人年收入可以达10多万元人民币。

  “这里山好、水好,又没有城市里的压力,生活比城市好过多了。”路业康说,现在的世界变小了,不出门也能了解到外面的信息,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很满足。(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