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贵阳母亲河上的清淤工

2012年12月29日 0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贵阳12月28日电 题:通讯:贵阳母亲河上的清淤工

  作者:张安安

  穿上齐胸高的橡皮裤,戴好安全帽,握住大铁铲,杨家辉回头招呼一声:“下河喽。”一群和他一样装束的男男女女次第走向淤泥裸露的南明河河床中间。

  这时的冬日贵阳,天刚蒙蒙,和杨家辉一样,1300多名清淤工已经开始又一天清除河道淤泥的劳作。

  从贵阳老城区蜿蜒川流而过的南明河,长210余公里,36.4公里长的城区河段上接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十里河滩,下联沿途若干支流,最终在与遵义交界处汇入乌江,是贵阳的母亲河。

  “我们小时候家家都是直接挑河水用的,但是40多年前水就变了,污染越来越严重。”在河岸上观望杨家辉等人劳作的老市民胡大伦说。

  在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出生地六洞桥不远处的河岸边,胡大伦向记者描述了他那一代人记忆中清澈见底、常有人撑船捕鱼虾的南明河。

  杨家辉和工友们大多来自省内惠水、关岭、毕节等县市农村,有1300人左右,男女各半,日工资120元。在工程机械不能到达的河段,他们已经劳作了近两个月。

  杨家辉作业的河段在贵阳城市标志建筑甲秀楼附近。他和工友合作,把淤泥铲入编织袋,垒成围堰,等候入夜时来人,将脱水的袋装淤泥装车运往市郊的填埋场。

  “甲秀河段这一片,清淤围堰用的编织袋就要用400万个。”杨家辉说,这个数字是他和河段分管施工的负责人闲聊时听到的。每个袋子装满湿泥有150公斤重。

  河床中部,杨家辉站在齐腰深的乌黑泥浆里,记者站在围堰上与他交谈。他一边铲泥沙,一边回答,一边与那些叫他“老大哥”的工友有说有笑。小溪流般的泥水从他们的橡皮裤外慢慢流经过。淤泥的腥味,杨家辉说闻惯了就算克服了。一袋淤泥装满,杨家辉等人合力把它拖上半米高的围堰。

  “我文化低,干不成别的,干这个比找散工做更划算,”杨家辉笑着说,“还能给南明河的清淤工程尽微薄之力,我和我们这些工友都很开心了。”

  记者从贵阳市河道管理处获悉,1986年至2011年,南明河城区河段已清运淤泥近200万立方米,可以将250个足球场全部堆满。今冬明春的城区段河道清淤工程投资达42.8亿元人民币,清淤长度近20公里。

  胡大伦告诉记者,1998年底至1999年初,南明河义务清淤的日子,10万贵阳人“掏河”的景象他至今记得。望着“底朝天”的河道,他说:“这一次的河道清淤治污力度是前所未见的。”

  “这个活很不轻松,作为一个贵阳人,我很感激他们为我们的母亲河付出的辛劳。”贵阳市民谢女士说。

  在冠洲大桥河段,贵州省8名道德模范为200名清淤工送去自费购买的围巾、手套、牛奶、饼干、护手霜等礼物,以表感谢和敬意。

  买来200条厚围巾的潘琴是其中之一。“我是偶然看到南明河里的清淤工人的,发现其中好多都是女性,心里觉得她们真是不容易。”她说,希望工人们围上围巾,干活时能感到暖和一点。

  贵阳人期盼的一个规划是,城区河道治理完成后,从甲秀楼河段开行的游船上溯至花溪十里河滩,山中林城向“水乡”返航。(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