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津大学教授王镭陆份夫妇双双捐献遗体角膜

2013年02月16日 19:5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15日14时许,81岁的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王镭的遗体,在家属和志愿者的护送下,捐献给天津医科大学。距此28个小时前,他的一双眼角膜已经被成功摘取,捐献给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8个月前,与他相濡以沫50年的老伴、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退休职工陆份(音宾)辞世,王镭亲手为她办妥了眼角膜、遗体“双捐”手续,两人成为天津大学共同奉献眼角膜和遗体的首对夫妇。

  2012年8月20日,老伴去世近2个月后,身体一向硬朗的王镭因心脏衰竭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说病情极其严重,心脏三根主动脉堵塞,让我们准备后事。”王镭的儿媳刘红梅听到消息几近崩溃,她恳求医生让家属进病房看望老人“最后一眼”。

  看到儿媳和孙子,尚有意识的王镭吃力地抬起手试图拽下呼吸机的罩子。明白老人的意图,刘红梅咬牙给他摘下呼吸机,“他就跟我说了一句话,要捐遗体……”这是刘红梅第一次听到公公说要捐献自己的遗体,她内心一直不愿接受。“因为妈妈已经都捐了,我们总得留个念想……但是,老人的遗愿我们一定要完成。”

  2010年9月,陆份写下一封2页的遗嘱,详细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要无偿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刘红梅回忆,婆婆去世后,公公曾说:“我是老党员,都没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我很敬佩她。这是我应该学习的。遗体捐给医学院,对学生学习很有益。”

  2012年11月16日,王镭因心衰、心梗第二次住进医院,但住了不到一个星期,他就强烈要求出院,因为“还有学生没答辩,不能因为我影响学生毕业”。

  刘红梅泪流满面:“爸爸把材料都打印出来,把他带的自动化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几个学生叫到家来指导论文、写评语。我明白,爸爸任教57年了,如果工作不完成就对不起学生,这也不是他的作风。”

  2013年1月7日,王镭因呼吸困难第三次住进医院。1月30日,他说“要回家”。

  刘红梅说,公公回到家后身体虚弱,不怎么吃饭,但是总是坐着休息一会儿,就又开始在电脑上写东西。“直到2月11日正月初二,爸爸把遗嘱交给我,他说‘我该办的我都办完了,剩下就是你们的事了’”。

  王镭在遗嘱中写道:“我作为一名培育人的园丁,愿意死后把眼角膜捐给眼科医院,如果能使失明的人重现光明,那是极其美好的事情。另外我愿意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天津医科大学,给学生们做解剖实习用,可以说我死后仍在做我的园丁工作,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月12日23时55分,王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选择了和老伴一样,把光明留在人间。遵照王镭的意愿,他去世后一切从简,只给儿女留下一张他亲自挑选的彩色照片作为遗像。(张建新、朱宝琳)

【编辑:姚培硕】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