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黄金十条”引来创业潮

2013年03月03日 19: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武汉3月3日电 (徐金波 石昶)借鉴美国“硅谷”创新发展模式,武汉市去年8月出台了《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若干意见》,被外界称为“黄金十条”。半年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多所高校出台新规鼓励教师创业,让研究成果不再躺着“睡大觉”。

  据武汉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明3日介绍,中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已走过了20年左右的历程,创业尤其是科技型创业,风险非常大,与体制机制状况、整体发展环境等密不可分。大多数高新区初创时的第一批创业者目前已经所剩无几,大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消亡了,仅有少数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武汉东湖去年借鉴美国“硅谷”创新发展模式,出台的“黄金十条”,在资本特区、人才、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出台了40多项政策,这些政策因含金量高以及突破力度大,引起业界、高校和全国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力。

  半年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三峡大学等10多所高校入驻东湖开发区,或与东湖示范区合作,推动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武汉光电工研院、武汉智能装备工研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研院等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

  为鼓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众多高校允许保留学生和教师教授身份,用5至8年时间创业,同时提出将成果收益权的70%乃至80%划归科研人员团队,部分高校甚至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晋升等条件等等。这些含金量很高的鼓励措施,对于过去只将科技成果用来写论文、评职称的高校创新成果来说,既解决了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也极大地解放了其创业动力,解决高校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黄金十条”出台后,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资本投资孵化器载体建设的积极性,武汉天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徽商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大方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纷纷提出利用自有土地投资建设孵化器。据统计,该政策出台后盘活示范区存量土地850亩,吸引社会投资60亿元,这些项目建设可为近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办公、研发、中试场所。今年示范区力争新增孵化(加速)面积5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2800家。

  夏亚明表示,随着东湖开发区被列为中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该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衔接互动,通过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激发大专院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为武汉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加内生动力。(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