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聚焦乡村医生签约:病人就医渠道更通畅

2013年05月09日 13:33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黄岛区自2012年启动乡村医生签约家庭医生的工作已近一年,目前已经基本覆盖了本区域内的所有乡镇、街道。近一年的推行过程中,乡村医生通过签约家庭医生,正式纳入与乡镇卫生院接轨的“正规军”中,行医方式从以前的“赤脚行医”成为了当前卫生体系中最基层的医疗保健资源。这种身份的转变,给乡医、村民乃至整个医疗卫生体系都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从经验用药到规范用药

  4月28日上午9点,琅琊镇夏家村的乡村医生夏文考背上药箱开始了一天的巡诊。夏家村总共有330多户村民,1083口人,从去年8月份起,夏文考和他的同事吴树香就成了这一千多人的签约家庭医生。

  拿着手里的签约协议,夏文考告诉记者:“我干乡村医生已经快30年了,这几年,随着基本药物的使用、处方点评的推广和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我这个赤脚医生可以说是一年变一个样,从去年签了约,我们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签约家庭医生后,夏文考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而且对病人的服务也越来越规范化。“像今天这样的巡诊几乎每天都有,签约协议里规定了我们的这些义务,对于签约家庭必须及时入户了解他们的病情,尤其是一些长期的慢性病患者,而像合作医疗报销这样以前看似简单的小事,我们也按照相关规定做到现场结报,病人当场签字确认。”

  让夏文考感触最深的无疑就是给村民开药。他告诉记者:“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病了都愿意去大医院看,对乡医来说,治病很大程度上就成了给农民开药。以前怎么用药基本都是凭经验,甚至会出现下猛药的情况,现在成为签约医生后,因为得随时对病人进行监测,用药也就格外规范。”

  50岁的陈月丽患有五年多的高血压,是夏文考的签约病人之一。夏文考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在巡诊过程中给她发放了免费基本降压药物“卡特普利”,但在接下来几天的巡诊中,他发现陈月丽吃药后,症状缓解并不明显,而且还有严重的干咳,配上止咳药的效果也不明显。“发现这种情况后,我马上调整了治疗方案,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给他开了‘硝苯地平’加上‘阿司匹林’,这样几天后,她的血压降下来了,干咳的症状也消失了。”夏文考说。

  就医渠道更通畅

  乡村医生签约家庭医生带来的另一个改变,就是大病病人转诊更加便利,向上级医疗资源的就医渠道更加通畅。

  目前,黄岛区按照“全科医师指导服务团队—乡村医生—农村居民”模式,以镇(街道)为单位,整合搭配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及乡村医生组建若干个全科医师服务团队,按照划区分片包干的原则分解落实给每位乡村医生。

  “我们每位乡村医生都对应该区域内的一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可以便利的实现双向转诊。可别小看这样一个对接,在治疗一些大病病人时,这种沟通对接往往能给这些病人赢得一线生机。”夏文考告诉记者。

  今年2月24日,有20多年冠心病史的91岁村民夏坤森在夏家村卫生室进行治疗,三天的治疗后,效果不太好。夏文考马上协调转诊,通过签订双向转诊单,老人被送到琅琊镇卫生院进行治疗。而由于转诊单上有其病史、使用药物以及家庭医生的治疗记录等,直接被送到相应的科室进行治疗,为病人的及时救治赢得了时间,如今已经出院的老人正在夏文考的指导下进行康复。

  而如果一些病人需要到黄岛区的二级医院求诊、治疗,夏文考同样可以通过双向转诊的方式给病人提供一些指导,比如就诊的科室、处所,避免一些农村病人进城就医“两眼一抹黑”的情况。

  农民不再害怕“白大褂”

  乡医入户成为家庭医生,也在悄然改变着农民的就医保健习惯。截至目前,黄岛区共有13.13万户农村家庭签署了服务协议,覆盖44.42万农村人口,签约率达到80.76%,其中涵盖重点人群15万多人。

  40多万农民愿意让乡村医生进门入户,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改变。陈月丽说:“以前,就是有高血压这个毛病,我最多也就是到卫生室去拿点药吃,有时候甚至就‘扛着’。为什么?因为我们农民是挺怕‘穿白大褂的’。”

  对于村民这种讳疾忌医的习惯,夏文考深有体会:“我们以前出诊的时候,尽量不穿白大褂去,而且在治疗完以后,村民一般也不会用招呼客人的方式说‘再见’,因为他们怕再见到我们。”

  而成为签约家庭医生之后,村民们的习惯也在逐渐改变。“现在我们入户巡诊的时候就不像以前那样了,很多人家知道我们要去,都下好了茶叶等着,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夏文考说。

  “乡村医生签约成为村民的家庭医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驻家医生,他们承担的职能依然是公共卫生服务,但改变的却是农村多年来的就医保健习惯。”黄岛区卫生局农村卫生办公室负责人郭常战告诉记者。(记者 张忠德 通讯员 王 伟)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