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推广“自体输血”效果一般 大多患者心存忧虑

2013年05月15日 10:23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自体输血缘何推广难?

  阅读提示:据省卫生厅血液管理中心统计,去年全省仅有53.4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约173.65吨,人口献血率不到1%。临床供血紧张,倒逼自体输血推广加速。

  所谓“自体输血”,就是医生在术前合适的时间将病人的血抽出储存,手术中再回输到病人体内,或是将手术中流失的血液回收处理后回输到体内。

  自1996年起,武汉就有医疗机构开始推广自体输血,但目前自体输血比例仍很低,未能得到广泛开展。

  血荒倒逼自体输血

  记者5月初采访了解到,武汉市血液中心一半以上血液供应协和、同济、省人民三家大医院。据武汉血液中心介绍,武汉市采血量虽逐年增长,但远比不上临床用血量的增加,用血紧张倒逼医院推行自体输血。

  40岁的患者王某因车祸造成骨盆骨折,近日在省人民医院接受了修复手术。手术中,骨科副主任李皓桓划开他的骨盆创口后,另一医生拿着吸引器,患者刀口处渗出的血通过导管汩汩流入贮血器。

  记者看到,贮血器上方连接着一个吊瓶,里面装有抗凝的500毫升肝素钠溶液,患者的血液和抗凝溶液在双向导管交融后,再进入贮血器。

  当回收血已达近2000ml时,一旁的护士按下按钮,启动过滤装置,向离心杯中先注入盐水,再注入回收血,清洗过滤,液体围着离心泵飞速运转起来。经过滤、浓缩、清洗等处理后,约400ml干净的红细胞通过静脉重新回到王先生体内。

  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高华介绍,“为应对血荒,2011年起,医院在心外科、脑外科、骨科、妇产科宫外孕等失血量大的手术中采取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去年共实施自体输血约1000例,自体输血比例10%。”

  同济医院输血科主任魏晴介绍,2011年,同济医院自体输血才400例,去年也达到了1000多例,占需要用血手术台数的20%。

  省卫生厅血液管理中心主任喻学华介绍,目前全省42家三级综合医院中,多数医院自体输血比例已达到15%以上。但其他医疗机构,自体输血进展还很缓慢。而在欧美许多国家,自体输血约占全部用血量的20%至40%,美国、澳大利亚更是达60%以上。在日本,择期手术病人80%至90%会在术前准备2个至3个单位自体血液。

  用自己的血更安全

  自体输血推广速度不快,患者有顾虑是重要因素。

  “我已经病了,抽血会否加重病情?”“抽出来的血再输回去,安全吗?”

  记者在多家医院随机抽访20多名患者,大多对自体输血心存忧虑。

  王高华解释,自体输血最大的好处是缓解血源紧张,尤其是拯救稀缺血型病人,自体输血也比异体输血更经济。自体输血技术很成熟,只要没有细菌污染的血液,手术中基本都可回收。自体血回输不仅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排斥反应,还可以避免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自体输血分储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等不同方式。除了安全,自体输血还能加快病人康复,不会引发溶血反应及免疫反应等。

  推广过程难题多

  自体输血遭受冷遇,除患者不了解外,许多医生也不青睐。

  王高华介绍,在我国,无偿献血由地方血站完成,医生只需打报告申请用血。自体输血则由医院来操作,不管哪一种自体输血,都会加大麻醉科和临床医生的工作量。一旦出了问题,还会造成医患纠纷。

  回收式输血需要借助回收仪,价格不菲,国产一台也要20余万元,一次性耗材费用也要700元。中小医院由于使用病人不多,投资难以收回。

  魏晴告诉记者,很多地方自体输血还不能报销,而异体输血可以报销。此外,因缺乏细化法规对自体输血全程管理,导致一些病人缺乏用血安全感。

  科学使用每滴血

  红色的血,是生命象征。采访中,医院、血站、卫生厅等机构的专家都表示,提倡无偿献血的同时,必须科学合理使用每滴血。自体输血,无疑是科学用血、缓解供血紧张的一剂良药。

  喻学华介绍,省卫生厅要求,今年全省三级综合医疗机构自体输血率达到15%以上,三级专科医疗机构和二级综合医疗机构自体输血率达到10%以上。我省已将自体输血纳入医疗质量荆楚行评比内容,并对年用血量超过3000单位的医疗机构进行联网监控。

  王高华说,血液临床供应紧缺,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医院必须转变传统用血方式。他建议,尽快将自体输血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积极倡导鼓励支持医院开展自体输血。

  提高公众对自体输血意识的认识也至关重要。魏晴指出,储存式自体输血病人在术前采集血液,占用病人治疗时间,且病人接受起来有难度。如果在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会有更多患者加入自体输血行列。(记者杨麟 实习生 邹方 周明清 通讯员 杨璠 高婷)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